【理財專題】入坑im.B詐騙 女工程師控訴半年被訛千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im.B受害人Jessica,半年內被詐騙超過千萬元,她感嘆:「台灣社會怎麼變成這樣?」
im.B受害人Jessica,半年內被詐騙超過千萬元,她感嘆:「台灣社會怎麼變成這樣?」
4月底,台灣爆發首宗以金融科技違法吸金的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公司詐騙案,受害人數高達數千人、總金額逾25億元。本刊獨家採訪到一位女網頁工程師,半年內投入超過1,200萬元,被詐騙後她求助無門,只能報警、自聘律師提出告訴。雖明知千萬血汗錢已經討不回來,但她仍希望以自身經驗提醒大眾及有關單位,一定要重視金融科技詐騙案,否則將有越來越多地雷爆開。
「當我看到im.B總經理曾國緯在高雄開說明會,承認平台上95%債權都是假的,我就知道我完蛋了!一想到1,200多萬元可能化為烏有,那晚我整夜沒睡…」受訪時Jessica數度哽咽,忍著淚水在眼中打轉,她不斷重複說:「台灣社會怎麼變成這樣?我們被騙了還求助無門,政府部門更是互踢皮球。」
im.B總經理曾國緯4月底出面坦承,平台上95%債權造假。(翻攝畫面)
4月底,台灣爆發首宗以金融科技違法吸金的不動產借貸媒和平台「im.B」公司大型詐騙案,受害民眾高達數千人、金額累計超過25億元。

無監管機制 受害者輕生

網路上im.B受害人自組的自救會中,更傳出至少一名受害者因為投入過多資金、無法面對而輕生。
檢警雖已逮捕平台負責人,但相關新聞持續延燒,連政壇都掀漣漪;只是對於受害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討回公道,但公道在哪裡呢?其實P2P(peer to peer,個人對個人)借貸平台,在台灣運作已有7、8年,但政府監管機制至今不明,各部會權責不清。立委高嘉瑜就痛批:「主管機關互踢皮球,沒有人要管,難道是百姓自己負責嗎?」

何謂P2P借貸

P2P(Peer to Peer)借貸是指個人對個人的借款、放款,P2P借貸平台則是串接有貸款需求的人與有閒錢借出的人的平台。可將P2P借貸平台想成商品拍賣平台,只是商品可能是金錢、債券、房屋、支票等。

因為P2P去除了銀行的中介角色,方便申貸人與放款人可各取所需,放款的人有機會拿到較高的利息,而申貸者可以不用受到嚴格的審核,不僅較容易貸款,而且有機會貸到較高金額,因此吸引民眾在平台上交易。

回溯im.B詐騙事件,4月10日已露餡,投資人拿不到利息,im.B平台則將原因推給系統,宣稱會盡快給息;而當曾國緯承認這是一場騙局時,才讓整起事件爆開。
單身、年近50歲的Jessica,投資im.B不過半年,算是這場騙局的最後一隻老鼠,「我的父母已經過世,到現在我還不敢讓唯一的妹妹知道,因為這筆資金除了是我創業賺來的,還有部分是父母留的遺產,我怕妹妹會擔心。」
Jessica說,她雖在第一時間就報警,同時也諮詢律師,但她知道這筆錢是要不回來了,「只要想到過去數十年的努力付之闕如,真的很難熬。」她嘆說:「我現在常失眠,白天盡量讓自己很忙碌,不去想這一切,畢竟錢已經賠了,不能再賠上自己的情緒和健康。」
im.B主要匯款人頭戶都在新光銀行,有無落實客戶資料審查,值得主管機關留意。
Jessica坦言,這筆錢沒了,她的人生(積蓄)將重頭來過,聽到有人因這次的詐騙事件而輕生,Jessica更是義憤填膺地說:「沒了錢,總不能再把命搭上去吧!尋死只能獎勵壞人。」
性格單純的Jessica原是名網頁工程師,和朋友一同創業,搭上網路熱潮賺入無虞的退休金後,就結束公司業務。前幾年她想重新為生活找重心,決定再投入職場,現今在媒體業當行政人員。
在投資im.B之前,Jessica已經有投資P2P的經驗,過去3年她使用「豬豬在線」的平台購買債權,平均年投報率約8%,月息都準時入帳,這讓她對P2P投資有了信心。

Jessica被詐騙事件簿

  • 2022.10:參加金融科技展接觸到im.B
  • 2022.11:開始投資im.B,先以2萬元試水溫,後來陸續投資10萬至50萬元,購買不動產二胎房貸,總計36筆共910萬元
  • 2023.01:業務遊說投資大額VIP方案,單筆200萬元以上,年投報率11~13%,合約還註明保密條款,不得對外透露合約內容。Jessica為求高報酬,投入350萬元
  • 2023.04:4月10日Jessica沒有收到im.B發放的利息,月底時im.B總經理曾國緯坦承債權造假,她到警局報案才發現遇上詐騙

誘餌1:請名人代言 參展搏信賴

去年10月底,Jessica因參加由金管會擔任指導單位、金融服務總會及金融研訓院主辦的金融科技展,而接觸到im.B,「金融科技展有金管會掛名指導,讓我相信參展廠商都是合法的,但事發後看到金管會兩手一攤,尤其聽到主委黃天牧說『投資人要承擔高報酬、高風險』,我就生氣。」
Jessica強調,她當然理解高報酬伴隨高風險,如果倒帳率是5%,投入100萬元也只損失5萬元,「但現在情況是公司帶頭造假,爆發後才發現根本沒有主管機關查核,投資人如何承擔?」
受害人阿輝輝說,過去15年捨不得花的殘障津貼75萬元,都賠在此次騙局中。
另一位賠了75萬元的受害者阿輝輝也表示,因為im.B有參加金融展,且目測展場攤位還最大,加上盛竹如代言的效益,從外在條件看,就讓人有信任的第一步,「因為信任,所以我把15年捨不得花的殘障津貼統統拿去投資,結果現在全沒了。」18歲時工作被沖床壓碎雙手,阿輝輝即開始領殘障津貼,對他來說,這75萬元是他的所有,而如今竟因一場騙局付之一炬。

金融科技展成幫凶?

金融服務總會、金融研訓院回應

  1. 金融科技展為配合政府政策,由金融總會及台灣金融研訓院共同主辦,期成為台灣最大金融科技創新交流平台,為台灣爭取商機。本展主要目的是提供業者彼此交流、互相激盪創意的展會平台,讓民眾知悉最新金融科技發展,以及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品質,並非商品行銷展覽。
  2. 辦理本展當時,基於公開透明原則,開放合法設立之廠商均可付費參展(與其他一般展覽規定無異)。臺灣金隆(即im.B平台)並非主辦單位主動洽邀,且明訂廠商須先出具不得進行任何銷售行為之承諾書,以及遵守展覽公約之其他規定。
  3. 關於該廠商涉及詐騙,並嚴重傷害台北金融科技展及主辦單位之聲譽,我們感到痛心與遺憾,並給予嚴厲譴責!

誘餌2:蛋黃區債權 強調附買回

檢視im.B的主要業務是票貼及二胎不動產債權投資,票貼是支票貼現,意指拿支票來借款,通常利率較高,風險是企業付不出款項、跳票;二胎不動產債權則是土地、房屋等已經向銀行抵押借款過一次,很難再借到金額,於是找民間金主抵押借款,而金主將債權切割售出給一般投資人,也就是此次im.B事件的受害者。
或許是因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加上近幾年房地產價格飆漲,讓受害者認為,就算房屋持有人還不出款項,也還有不動產能拍賣。而即使自己的債權順位在第二,法拍後也能拿回一些,不至於本金全失,所以相對放心。
二胎債權切割再銷售給受害人,是im.B經營的主要業務。
阿輝輝說,他2021年在im.B平台上交易是從票貼開始,雖然去年7月平台上的票據全數跳票,但他認為可能是拿支票出來借款的人的問題,加上im.B的業務告知阿輝輝會向企業協商、催收,所以他信以為真;之後業務順勢推了二胎不動產債權,並強調有「附買回機制」,亦即萬一房屋持有人還不出款項,im.B能買回不動產進行拍賣,確保投資人債權,尤其年投報率可達9至12%。
「im.B平台上的不動產債權標的都位在精華地段,例如台北市捷運站周邊、精華區域的辦公大樓等。看到標的物都在蛋黃中的蛋黃,真心覺得平台上的債權很不錯。」Jessica說。
「只不過若想要看案件真實資料,im.B會以個資法為藉口,表示詳細地址無法公開,最多只公告到路名、幾段,且標的物的電子地圖,都是用紅色圈框住地圖上一大片區域,無法辨識標的物真實位置。」Jessica懊惱沒有早點發現其中蹊蹺。
im.B以保護申貸人個資為由,不給房產詳細地址,且標的物的電子地圖,用紅色圈框住地圖上一大片區域,無法辨識標的物真實位置。(讀者提供)
「平台甚至請投資人直接匯款給不動產第二順位的債權人,也就是金主,讓我覺得是直接交易,沒問題!而且這才符合P2P的原則,就是匯款給申貸人;過去半年,我前後匯款超過900萬元給6位不同的金主。」一直到詐騙爆開,Jessica才知道金主原來都只是人頭戶。
而當Jessica到新光銀行,臨櫃匯款每筆10萬至50萬元不等金額時,行員都沒問過任何一句:「妳認識當事人嗎?」這讓她搖頭嘆氣說,若銀行有落實KYC(了解你的客戶),或許能早點發現這是詐騙,她也不至身家歸零。

阿輝輝被詐騙事件簿

  • 2021.03:開始投資im.B,初期以票貼為主,年投報率約9%
  • 2022.07:im.B網站上的票據都跳票,im.B表示正與企業進行協商,遊說投資人轉往不動產債權投資,阿輝輝陸續投入74.4萬元,年投報率9~12%
  • 2023.04:聽中部朋友說im.B出事,查訊息才知道債權造假,報警、向金管會申訴

誘餌3:推貴客專案 高利再吸金

通常P2P平台為了分散風險,會建議投資人別把大額資金押在單一筆投資上,所以都是小額投資,單筆認購金額從1萬至10萬元都有,不動產債權媒合平台亦是如此。「一開始我也很小心嘗試,從2萬元開始試水溫,並仔細查核網路評價、公司登記等資料,都沒看到有違約或倒帳的負評,每月也按時入息,這讓我卸下心防。」Jessica說。
「今年初業務登門拜訪推銷VIP大額投資方案,單筆門檻是200萬元,提供的利率比平台上高2%,年投報率有11至13%,年期分為1至3年不等。因為利率比其他方案高,合約上還有保密條款,強調不能向第三人透露標的利率。業務說服我,這就像銀行也會給VIP客戶手續費優惠一樣,要我把握機會。」於是Jessica將手上剩餘的350萬元全數投入。
除了網站上的債權,im.B還提供特定人大額方案,利率高出2%,吸引投資人目光。
之前都順利收到利息的Jessica,當發現4月10日利息沒有入帳,開始覺得不安,而沒多久im.B詐騙爆發,她的退休金因此一夕蒸發,現在只能靠月薪3、4萬元生活;阿輝輝則哽咽說,以後也只能繼續寫部落格,然後做做小網拍,「該過生活就去過生活、該賺錢就一樣去賺錢了。」
詐騙案爆發之後,LINE及facebook(臉書)出現許多im.B自救會,第一個自救會的LINE社群,很快達上限人數5,000人無法再加入,接著北、中、南各地都有自救會陸續成立,或者以不同目的成立的社群,例如蒐證或法律訴訟,每個社群都有3、400人,可見受害者人數眾多。

亡羊補牢法 取債權憑證

對此,法瑪律師事務所律師沈哲慶建議,因為政府機關仍無法釐清該案該由誰主理,現階段僅能依照詐騙案辦理,因此受害人也只能自救、提出告訴,目前能做的是先以支付命令的方式對金主、負責人取得債權憑證,若日後欠款人有資產,就能進行償還。
im.B受害者至北檢申告,希望能透過法律要回自己的血汗錢。
科技日新月異,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在監理法規尚未完善前,民眾僅能保持警覺,不投資來歷不明之物,特別是見到高報酬的商品,一定要提高警覺。im.B詐騙受害者的現身說法,再次提醒民眾,投資一定要審慎為之,因為高報酬的糖衣下包裹的多是毒藥。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