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雷老闆股耐」板主王韋閔的辦公室,他一見到記者,立刻說:「我台中人,你哪兒人?」「喝咖啡嗎?我請人去買。」說話簡潔,帶點酷酷的語調,打扮也相當潮流。
【達人理財】勤跑法說抓趨勢飆股 7年級生10年滾出億元身價

法人圈出身的王韋閔,是市場上頗有人氣的「雷老闆股耐」板主,他在大學即訂下財富自由的目標,如今37歲已賺到1億元資產。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只坐在電腦前研究股票,還勤跑法說會,積極向營業員、公司老闆蒐集產業訊息,從質化觀察、帶到量化數據求證,再搭配波段操作,讓他每次出手都有逾3成獲利。

37歲的王韋閔,過去擔任期貨、可轉債交易員,現在是一家資本公司創辦人,旗下有個交易團隊,「有了團隊的幫忙,自己不用再看這麼多事情;我不喜歡單打獨鬥,喜歡團隊合作。」他說,以前獨自一人每天花7、8個小時看個股研究報告,一週最多拜訪4家公司;現在,只要偶爾拜訪法人,蒐集市場資料,大夥可一同評估投資策略。

一旁陪訪的好友Rick說,工作上,雷老闆是相當創新的人,鼓勵大家有想法就去嘗試;在投資方面,他熱衷了解每個產業,挖掘新題材、新玩意;而私底下,他也總是酷酷的,「記得以前跟他在中信法人業務部門當同事,上一秒說要離職,下一秒已經快跑完手續了。超有效率,也很讓人傻眼。」
10年來,王韋閔勤跑法說會,鑽研產業,結合過去在金控法人學到的技巧,搭配波段操作、權證與薪水再投入,已將100萬元滾到1億元。他分享獲利訣竅:「重點是利用法人的選股思維。法人喜歡從質化觀察,再帶到量化數據求證。因為以產業趨勢為根基,股價才能走得遠。」

步驟1:勤讀券商報告 建立選股池
為避免掉入價量陷阱,王韋閔選股起手式,是從勤讀個股研究報告、跑法說會開始。他建議投資人開多個券商帳戶,向多位營業員要求提供最新的個股報告,目的是要嗅出當前市場法人在關注哪些公司,以及對公司的財務預估是否一致。「如此一來,從法人關注的產業趨勢中,便能建立選股池。」
王韋閔指出,像元大、凱基、元富、富邦、群益、永豐金等出具的報告,都具參考性。另外,建立市場人脈也非常重要,不論是法說會上的公司高層、股東、營業員等,都是查證消息的管道,「許多趨勢黑馬股,其實就是從小道消息開始注意的。」
他以中興電為例,「投資人現在聽到儲能、再生能源,或許很習以為常,但把時間拉回到去年第二季,就不是這麼熟悉。」當時盤勢頗差,但各家券商法人不約而同出具儲能概念股報告,引起王韋閔高度關注,他還去參加儲能展了解實況,進一步得知綠電、儲能電網計畫,已成為蔡政府積極扶持的政策之一,並核定逾5千億元預算,「趨勢方向已確認。」

步驟2:質化觀察 尋營收本益比亮點
「去年12月,元大投顧發表中興電初次報告,指出公司為發展氫能、高壓電設備的領導廠商。」王韋閔回憶,當時多家券商預估,中興電今年每股純益(EPS)會達到6元以上,紛紛上調目標價至90元以上,「當時本益比不到10倍,股價僅60元的中興電,顯然有上漲空間。」
他認為,趨勢題材股可以10倍本益比為基準,若本益比過高,就靜待急跌發生,等本益比修正回10倍附近再進場,如此才能抓到安全的獲利空間。「若營收開出來符合預期,就中了!」王韋閔於是在去年底大舉買進中興電,均價65元,如今中興電股價已破百元。

步驟3:打包趨勢股 自組ETF
除了押注法人關注的個股外,王韋閔還習慣「自建ETF」,也就是將相關趨勢股打包起來。理由在於趨勢題材一旦發動,相關個股的基本面不論好壞,往往會先漲再說。因此去年底他買進中興電(重電),還同時敲進天宇(儲能案場)、盛達(儲能櫃組裝),等同建造一個儲能ETF。

問王韋閔,買綠電為什麼不買太陽能、風電族群?他說,這是法人經驗,「法人總是喜歡新玩意,最好這題材當下充滿想像空間,如現在的AI概念股。」
王韋閔雖以波段操作為主,但不會預設固定獲利或期間,例如賺2成或抱半年出場,而是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舉例來說,若看好一間公司,季報營收優於預期,他會上調獲利目標與目標價;反之,產品出現質變、公司盈轉虧,則適時出場;此外,進場後若股價從高檔修正2成,也會立即出場。

「但即便拜訪老闆或是看研究報告,也會有被騙或賠錢的時候。」5年前,王韋閔誤信電子線材廠樺晟的大股東,認定該公司展望好、大膽買進,不料股價一路崩跌,慘賠200多萬元。另外,以他拜訪公司多年的經驗,發現如果一間公司股本不大,但老闆一直說多產線都有進度,卻沒有實際大客戶或訂單,那一定要小心。
耐心持有 適時修正
從中興大學財務金融所畢業後,王韋閔成為元大期貨交易員、參與海龜計畫,隨後在券商期貨部、可轉債及法人業務部門工作,是標準的金融人。他不諱言,因熱愛交易,靠大學畢業時存下的50萬元,以及向好友借錢、信貸作為第一筆投資本金,「做股票至少要100萬元,因從風險角度看,一檔股票最多只能投入本金的3成,等於只有33萬元。倘若本金不夠,不易建立部位。」
同事林先生形容,雷老闆投資時,看到機會敢衝、愛冒險,但總能把資金控制得很好,不融資、不槓桿,賠錢時還能幽默以對。「有時他會問大家,知道股票為什麼會漲嗎?他說,因為他賣掉了!」夥伴也經常開他玩笑,說老闆做短線的反指標率滿高的。
「以前在法人圈做短線,績效好時大家叫你哥,為了保住哥的地位,永遠在擔心下一秒損益。我不喜歡這樣的投資氛圍,也充滿太多隨機性。」王韋閔認為,從市場趨勢中抓波段機會,是最容易獲利的方法,但投資人也要明白,進場當下,股價不會立刻反映題材或營收,唯有保持耐心、隨時修正,才是致勝關鍵。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