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位於台中大雅區的久裕興業(下稱久裕興)展示間,整面牆展示著上百個花鼓與自行車輪組,相當壯觀,有的花鼓造型如飛機鼻,主打降低風阻,有的則與木頭輪框結合宛如藝術品。久裕興總經理陳松君擔心參訪者不懂花鼓用途,特地放幾台自行車方便說明,「花鼓就是自行車的心臟,支撐車輪負重,讓車輪順利回轉,也會影響車速。」
【頭家開講】為追帳2萬元被當乞丐羞辱 他用可拆式變形花鼓站上自行車界世界第一 久裕興業總經理陳松君專訪

台灣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全球前十大自行車品牌都需要台灣零件才能組裝出貨。生產花鼓已52年的久裕興業,第二代陳松君積極進攻中高階市場,研發可拆式花鼓與可通用不同飛輪系統的多合一花鼓,穩穩站上業界龍頭。
其實創辦人陳俊雄從鐵花鼓做起,曾因收帳被羞辱,發憤拚外銷,參與台灣自行車業蓬勃出口發展的年代。隨著陸廠削價競爭,陳松君不希望父親單打獨鬥,與兄弟一起接班,拉高產品附加價值,還到歐美設分公司,提供銷售服務。
陳松君知道,經營如騎車,苦練日復一日,才有機會破風突圍。

把握轉機 發展高階品
他指了下輪組中心的花鼓,小小零件支撐久裕興走過52年,成為全球市占第一,客戶包含全球前三大自行車廠PON集團、美利達等,2022年營收為14.7億元。創辦人陳俊雄7年前退休,公司便交給三位兒子,長子陳世偉任董事長、四子陳承孝為深圳廠「久裕交通器材」總經理,二人常駐大陸管理深圳、泰州與廈門廠,三子陳松君則負責台灣廠。


45歲的陳松君一身制服配牛仔褲,沒有老闆的距離感,因常騎單車,幾乎沒有贅肉。談及去年下半年開始,因烏俄戰爭、全球通膨,歐美自行車界景氣低迷,需求急凍,已興櫃的久裕興也延緩上櫃時程,但運動的人不悲觀,趁這時間升級品牌,推出高階產品線「NOVATEC Premium」,他自信地介紹:「我們把花鼓簡化結構,讓它精密度最高,重量最輕,強度又夠。」
陳松君特別公開新成立的NOVATEC Premium生產線,組裝線上每人位置前方,都有一台播放操作影片的螢幕,「操作SOP從紙本變成影片版,員工每個步驟都隨時被提醒,正確度會更高。」他拿起扳手加入組裝行列,動作不生疏,因他22年前進久裕興時,父親便要求他從作業員做起,「小時候只是幫忙包裝,但我念機械工程,學這個不排斥,當時我也知道大家私底下都在打賭,猜我什麼時候會走。」
擴大外銷 赴歐美參展

他笑稱自己被父親趕鴨子上架,從英國完成學位回台,休息4天就被叫到公司開會,「我老爸跟大家介紹說:『這是我第三個兒子,下禮拜就來上班了。』先斬後奏,我只能苦笑,因為我不敢在父親面前說NO。」他深知父親赤手空拳打江山,要壯大未來,必須有伴。
久裕興的創辦人陳俊雄兒時清貧,父親因病無法工作,需靠母親幫人洗衣貼補家用,因此陳俊雄僅讀到高中,後來父親與朋友合開自行車零件廠「永裕機器廠」,他返家幫忙,選擇自行車的核心零件花鼓為主力發展。

真正刺激陳俊雄積極外銷的關鍵,是一筆被惡意欠款的2萬多元呆帳。陳松君回憶,父親曾為收帳,在客戶公司空等6個小時,忍受對方臉色,滴水未進,「對方覺得付錢是老大,把我們當成乞丐,但遇到問題才會產生商機,父親認為國內市場太小,才開始拎皮箱走天下,其實他連英文都不會說。」
當時東南亞自行車市場正要興起,陳俊雄透過親戚牽線接單,賺錢便投入生產設備,他發現早期的鐵花鼓易鏽,成為台灣首位引進日本冷鍛技術製作鋁合金花鼓的廠商,讓花鼓更輕、更防腐。隨著生產規模漸大,公司更名為久裕興業,以自有品牌JOYTECH赴歐美參展,跟上1970、80年代台灣自行車蓬勃發展、外銷的黃金期。
2001年陳松君與父親共事後,才親身感受到父親的果斷決策力。某次義大利客人反應,久裕興的花鼓運行時會發出不尋常聲音,父親一聲令下,原本需3個月才能重新出的貨,僅花21天就完成,他記得:「產品重做出貨後,還派三個人飛去義大利做替換,客人原本很生氣,經過這件事,更信賴我們的商譽。」
針對需求 能拆裝變換

陳松君也遺傳了父親的魄力。他進公司時,久裕興已赴陸設廠,主要生產JOYTECH的中低階產品,如傳統自行車花鼓,已有捷安特、美利達、迪卡儂等穩定客群,另一中高階品牌NOVATEC專攻登山車、公路車等花鼓產品與售服市場,但乏人問津。
彼時負責業務與行銷的陳松君以使用者角度思考,「解決消費者最在意的事就能提升附加價值,如花鼓需要定期拆卸維修,如果設計成好拆裝清潔,客人就不用到專業維修店。」語畢他以簡易扳手輕鬆拆卸花鼓,證明沒有難度。

「但要找到中高階客戶,還需要一個刺激點。」他想做出市場差異,將好拆裝的概念,延伸出多合一的變形花鼓。陳松君解釋,因自行車飛輪(變速)有日本SHIMANO、美國SRAM和義大利CAMPAGNOLO三大系統,「原本變換飛輪要換三組輪組,我們發明的花鼓,可以只換小配件,不換整個輪組,就能變換系統,至少可以省3萬多元。」
NOVATEC憑著專利結構,也首創質量更輕、硬度更高的碳纖維花鼓與輪組,每年業績成長5至8%,自有品牌占比超車代工,成功打進全球最大自行車廠PON集團,也奠定業界龍頭地位。陳松君興奮地說:「PON集團支持我們打品牌LOGO在產品上,我們零件已做到幾年幾月幾日幾時生產都能追溯,消費者有問題直接對我們,能幫客戶降低售服成本。」2011年久裕興陸續在歐美成立子公司,贊助車手,貼近客戶提供售後服務,也便於吸收市場動態,遠遠拉開陸廠削價競爭的距離。
廣納建言 勤走動學習
陳松君23歲就加入久裕興,年輕、勇於嘗試,線上銷售課副課長林俊男認為與他溝通無斷代感,「比較能互動討論,聽基層員工的想法。」例如5年前陳松君聽到歐洲員工反應,當地公家機關為減碳,開始使用電動載貨自行車送信與貨物,他花2年時間研發能負重300多公斤的花鼓產品,「像歐洲第一大品牌已經跟我們合作4年,這塊目前雖然只貢獻5%業績,但有未來指標性。」當初賭他接班是玩票性質的人,早已跌破眼鏡。

管理一間年紀比自己還大的企業,他不敢鬆懈,一直有筆記習慣,記錄會議內容、客戶特性和戰略,翻開歷年的手寫筆記本,密密麻麻都是字,「學東西要快,用寫的最容易記。」他也沒有專屬辦公室,「我喜歡走動管理,之前的辦公室已經捐出來變成攝影棚,我們都自己拍照宣傳啊。」

父親最大的肯定,是徹底信任,退休後不再過問干涉,兄弟間偶有意見不同,「我們會用多數決來決定,舉手的人要說明為什麼做這件事,而不是為舉手而舉手。」最重要的是,儘管吵得面紅耳赤,大家都有共識,「回家不聊公事,不把情緒帶回來,下班就切回家人關係。」單打獨鬥雖走得快,但唯有團結合作,才能走得長遠。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