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理財小白存到600張股票 上班族靠二心年領200萬股息會員專區財經理財小股東彼得常到國外出差,他會利用候機的零碎時間瀏覽財經訊息。文 黃煜穎 攝影王均峰發布時間 2023.11.28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11.28 06:00 臺北時間台股股東股市股息投資債券投資達人京城銀行ETF高股息達人理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通勤空檔 研究不間斷嚴格把關 計算合理價重視息收 長抱穩獲利密切追蹤 估進場時機每月有1/4時間在中國工作,外商上班族彼得利用趕搭飛機、高鐵的零碎時間,鑽研財經資訊、找出可以長抱領息的好股。憑藉對個股的「二心」:信心和耐心,價值投資5年後,他終於在2017年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目標,去年股息收入更倍速成長、來到200萬元,如今就算不奔波兩岸工作,也能靠股息養家。「押到飆股像中樂透,但就算漲幅讓人驚豔,若持有部位不多,就會像煙花,很美、卻稍縱即逝!」投資達人彼得有感而發地說,人人都愛美麗的煙火,想抓住卻不容易;與其追著它跑,不如老老實實建立穩固的資產城堡,才是長久之計。通勤空檔 研究不間斷彼得繼續說道:「投資要能算出獲利機率高低,不然跟賭博沒兩樣。」問他怎麼建立資產城堡?「挑出價值股,集中火力長期持有。」12年來,他靠著自律投資,將台股資產從430萬元滾到3,600萬元。去年更已達成年領200萬元股息的目標,羨煞許多人。在外商工作、頻繁至中國出差的彼得,利用零碎時間勤做功課,經常在候機室或高鐵上打開電腦,就瀏覽起財經訊息。採訪時,他攤開歷年來的每筆交易紀錄,細緻程度讓人驚嘆,「我把投資當成事業來管理。」他強調。彼得建立帳管模式管理資產,把投資組合裡的每一塊錢都發揮到淋漓盡致。彼得有一套帳管模式,抓出家庭預算後分門別類,各項目獨立運作、互不相通;舉例來說,他一開始撥出150萬元做為未來20年的保費支出,如今這帳戶雖已出金73萬元,剩餘的卻不只77萬元,而是118萬元,顯見投資的力量。不只保險費,包括生活費、兒女教育費,也全數大膽投入市場,「所以啊,慎選標的、增加投資組合獲利成功機率,是我最重要的功課。」彼得說,挑選能久抱領息的好股,再搭配波段操作,且每月持續投入本金,「這就是我的日常。」嚴格把關 計算合理價彼得通常以台灣50成分股為基底,再納入其他優質好股作為候選名單。也因為最重視領息,他對殖利率要求特別嚴格,「觀察過去10年數據,5%是基本門檻,4%勉強過關。1個百分點的差距看起來很細微,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每年持續投入10萬元在殖利率4%和5%的標的,10年後累積報酬率就有7.2個百分點的差距。」接下來,再以連續10年發放現金股利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均值大於10%的標準篩選,排除獲利不穩定的企業。最後計算進場合理價,「投資會不會賺錢,成本決定一半的成敗!」彼得強調:「一不小心買到高價,中間的價差得用多少時間來彌補?」他心中的合理價,是以目前巿場本益比乘以每股淨值、再乘以實際ROE來計算。彼得預估,京城銀近年平均EPS 4元,以配息率50%計算,明年配息上看1.8元。以京城銀為例,其連續11年配發現金股利,平均殖利率4%以上,彼得認為:「市場大多關注大型金控股,認為風險較低,不過,京城銀資本適足率比大型金控好。像這樣的區域型銀行資本雖小,但獲利能力優於大型金控,是『小而美』的典範。」他繼續說明,2020年京城銀法定盈餘公積累積到資本額以上,隔年起就不再受到配息上限的限制。另外,經營者風格也是關鍵,董事長戴誠志坦率,曾承諾會穩定配發1.8元股利;去年金融股遇逆風,股利配發不理想,但依京城銀近年平均每股純益(EPS)4元、配息率50%來推算,明年有機會配出1.8元。「再以本益比乘以每股淨值乘以近4季ROE計算,可以得出40元(11.3×40.66×8.64%)為京城銀進場合理價。」彼得表示,只要股價低於40元,都算是長期投資的甜蜜點,會陸續進場。重視息收 長抱穩獲利雖靠著「二心」:對個股的信心、和等待進場點的耐心,來獲取長期報酬,不過,彼得也沒忘記繫上安全帶,「只要任一標的虧損程度達到投資組合巿值的1%,就得減碼。」但他透露,至今還沒碰到這條紅線。今年倒是碰到獲利了結的時機。他以長抱10年、累積達227張的仁寶為例,過去殖利率都在6%以上,去年光靠一檔仁寶,股息落袋近50萬元。但今年搭上AI快速列車,仁寶股價出現多年來難得一見的漲幅,殖利率掉到4%,所以約在30元全部出場。「目前,我正在布局公債20年ETF,目標是賺取降息後的資本利得。只要利率政策方向一轉,長天期公債漲幅最迷人。」彼得說,雖然現階段美國利率政策方向不明,但他不擔心,「最壞的打算是,先領息3到5年。」另外,他手上也有投資級公司債ETF,特別是下半年起,見到6%的漂亮殖利率,重視息收的他當然不放過。聯強為彼得的主力持股之一,已經長抱8年,期間領息128萬元。(翻攝Google Maps)盤點彼得目前手上持股,中信金、第一金、台新金、玉山金等金融股,累積共300張以上,今年挹注股息50萬元。另一主力聯強長抱8年、累積60張,今年領超過20萬元股息。「聯強是0056高股息成分股,連續31年配息;近10年平均殖利率6%、ROE 13.47%,我就繼續養。」密切追蹤 估進場時機白手起家的上班族彼得,就跟大家一樣拚命賺錢,不同的是,他想盡辦法讓每一分錢時時刻刻都為他工作。「一開始我也是跌跌撞撞,2000年買進99元的英業達,跌了整整3年抱不下去,在23元認賠出場。」彼得回想,那時身心俱疲還沒賺到錢,完全瞎忙,之後才學會價值投資,穩扎穩打。和一般上班族一樣,彼得四處奔波賺錢,但他把投資視為一項個人事業,去年領到200萬元股息。對於彼得幾乎把身家都押在投資市場上,一旁的太太笑說:「我根本不敢看股票的帳目,壓力很大!市場起起伏伏,他還能面不改色,我想大概是心有所本吧!」她提起,某天彼得突然跟她說:「我們可以用股息養家了!」「我其實很欣慰,因為他犧牲那麼多的休息時間在做功課,總算見到成果了。」攤開24年來的投資紀錄,彼得笑稱,這些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同事吳小姐回憶:「他最常說:『我的口袋淺,不能輕易出手,要買就只能買最便宜的好股。』」最後,彼得和記者分享他最自豪的「監控面板」,原來,這是他的百大候選名單,清單裡137檔個股,保守、合理和樂觀價全都標示清楚,「只要股價觸及合理價就會自動亮起紅燈,提醒我:注意!該進場囉!」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