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9月27日),出面反對台新金、新光金合併(下稱新新併)的新光集團創始三大股東家族之一林登山長孫、大台北寬頻董座林伯翰,接受本刊專訪時氣呼呼說:「我不是反對合併,是反對條件離譜的合併…我就是扮演烏鴉,替全體股東爭取權益。」
【封面故事】吳東亮推新新併還要闖2關 林伯翰吳東進拚重新招親

下週三(10月9日)台新金、新光金將舉行股東臨時會,表決台新金、新光金合併案,「若沒通過,反對派董事將重啟合併研究小組,年底前重新招親。」新光金大股東林伯翰上週五(9月27日)接受本刊專訪時說。
新新併由台新金董座吳東亮強勢推動,他的大哥、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與林伯翰聯手反對。本刊調查,吳東亮除了得先過股東會,還要過金管會審核,「有國票金併購安泰銀失敗案例在前,新新併能否成局將有變數。」一名金融高層分析。

林伯翰小檔案
- 現職:大台北寬頻、新光樂活董事長
- 年齡:60歲
- 家庭:新光林登山家族長孫,已婚,育有一女
- 學歷:日本明治大學經營學碩士
- 經歷:新光金董事、新壽董事、新光銀董事等
決戰股臨會 反對派欲重啟
花了超過20年,新新併案再度重啟,未料命運依舊多舛。8月底,新光集團吳火獅家族老三、台新金董座吳東亮宣布收購新光金後就立刻面臨他的大哥、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以及另一大股東林伯翰出面杯葛。

吳東亮小檔案
- 現職:台新金董事長
- 年齡:74歲
- 家庭:新光吳火獅家族老三,妻彭雪芬,育有2子
- 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業管理碩士
- 經歷:1991年任台新銀行董事長;1996年掌新光合纖;2002年創台新金,任董事長;2005年拿下彰銀2成股權
今年60歲的林伯翰,過去一向是吳東進盟友,原先規劃和吳東進在上週五接受本刊專訪,「吳創辦人(吳東進)因為赴日旅遊剛返台,染上感冒身體不適,不得已只能再另行安排。」林伯翰當面替吳東進解釋。
本刊問林伯翰,吳東進對新新併態度為何?林伯翰嘆一口氣說:「我真的無法替他(吳東進)發言。」本刊進一步追問,吳東進究竟是不是支持他、反對新新併?林伯翰點點頭,證實吳東進並不贊成新新併。

吳東進小檔案
- 現職:新光金創辦人
- 年齡:79歲
- 家庭:新光吳火獅家族老大,與妻許嫺嫺育有2女1子
- 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
- 經歷:歷任新光人壽董事、新纖業務部經理,1986年接掌新光集團,2002年起掌新光金
以吳東進為首的反對新新併陣營,下週三(10月9日)將在台新金、新光金股東臨時會,和支持新新併的吳東亮派人馬決一死戰,究竟反對派是打什麼算盤?「新新併若破局後,反對派董事會立即提案,重啟合併研究小組,年底前會廣邀國內所有金控,讓有興趣的金控能遞件議親,屆時也會設下每股14.55元的議價門檻,以open minded(開放的)態度審視。」林伯翰向本刊透露。
人事案紛爭 兄弟意向分歧
反對派祭出股東最在意的價格,並以廣邀金控議親,吸引股東支持,但反對派在新光金董事會僅掌握4席董事,屆時闖關難度不低?「新光金董事可順勢而為,若有金控提超過每股15元價格,董事既可贏得裡子,也能和股東交代,反而是現在急就章,才會造成困擾。」林伯翰藉機和新光金董事會喊話。
其實,今年4月底,吳東亮力推新新併,市場普遍認為,吳東亮已萬無一失,未料,吳東進卻引外援力抗。吳東亮先前也曾公開說過,最初規劃推動新新併的是吳東進,為何吳東進的態度會180度大轉彎?
本刊調查,讓吳東進吃了秤砣鐵了心,打算反對新新併案到底的關鍵,「就是去年股東會後,老三(吳東亮)不顧家族情面,將老大(吳東進)家成員踢出經營團隊,直接踩到老大底線,讓兄弟倆心結難解。」吳家親友搖頭說。

原來,去年新光金股東會改選後,吳東進次女吳欣儒仍留在新光金董事會,「當初家族協議好,Olivia(吳欣儒)續任新光金總經理,老三最後卻沒履行承諾,讓老大對此耿耿於懷。」吳家親友解釋。

合併價落差 要求淨值收購
除了吳東亮未顧及家族情面,讓吳東進徹底寒心外,雙方對合併價格的認知落差,也讓吳東進不滿,「老大堅持要以淨值計價,老三認為用市值即可,隨著台新金9月中調整收購價,就能明顯發現,台新金是在吃新光金豆腐。」親近吳東進人士直言。

原來,8月底台新金宣布收購新光金時,是以0.6022普通股台新金換一股新光金,換算後每股收購價約11.32元;9月中,當時有競爭者中信金,台新金調高對新光金的收購價,以0.672普通股加0.175辛種特別股,每股約14.18元收購新光金,「台新金後來提高收購價,也是反對派的功勞。」林伯翰點明說。
林伯翰直言,新光金收購價就應該要以每股淨值一比一計算才合理,「若股東能持續爭取權益,就有望被以淨值一比一價格收購。」攤開新光金上半年財報,新光金每股淨值約17.09元,以目前台新金出價來看,和反對派要求的每股17.09元收購價仍有相當距離。
反對派有什麼底氣,認為新光金值得用淨值收購?林伯翰解釋,「美國降息趨勢已確認,台美利差縮小,新光金旗下新壽避險成本降低,先前認列在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約150億至180億美元債券,可提升淨值,因此近期很多長期資金買進新光金,顯示新光金投資潛在價值已浮現。」
廣徵委託書 爭取散戶支持
說白了,這齣新新併內鬥八點檔,歸根究柢是新光金經營權大戰的延長賽,去年適逢新光金起家厝新光人壽成立60年,吳東亮大打委託書徵求,力助新壽副董、新光金創始三大股東家族之一洪文棟獨子洪士琪,拿下新光金三分之二、10席董事,擊潰事前懵然不知的吳東進,一舉掌控新光金經營權。

這次,委託書再度成為新新併成敗與否的關鍵。原來,新光金持股分散,真正能決定新光金未來的是散戶和外資。攤開新光金年報,散戶持股逾5成3,外資逾2成,吳東進派約1成,吳東亮派近8%,「真正決戰關鍵仍取決於散戶、外資動向,散戶、外資則是價格優先考量。」市場人士分析。
為爭取散戶支持,吳東亮打出夫人牌,由董娘彭雪芬領軍,派出16組人馬徵求委託書;反對派則由林伯翰領軍,偕同其他股東推出13組人馬徵求,他更親自南下爭取新光金第五大股東裕鐵董座、義联集團創辦人林義守堂弟林高煌的支持。

除在委託書戰場上短兵相接,外資也成為吳家兄弟兵家必爭之地,吳東亮找上外資機構ISS、Glass Lewis(GL)出具報告,建議贊成新新併;林伯翰則發出一封中、英文千字長信給外資,直批分析報告有重大缺陷,呼籲股東反對合併案,「支持一個更公平與全面的評估,以最大化股東價值。」
市場人士指出,「究竟散戶、外資會挺誰?不到最後關頭恐怕仍難見真章。」事實上,吳東亮力推新新併,除了要在台新金、新光金股東會上闖關,還得面對主管機關金管會最後裁決,「就算吳東亮成功取得股東會支持,接下來,還得看金管會是否會同意新新併過關,替新新併增添變數。」一名金控高層分析。

財務壓力大 須金管會裁決
該名金控高層以3年前,國票金併購安泰銀為例,當時國票金董事會有異議,最後以7票對6票通過合併案,國票金股東臨時會更以超過7成同意比例通過,「當時也是以合意併購闖關,金管會最後卻因股東、董事會認同度不夠,以財務健全、資金來源、合併綜效、員工安置等4點為由,決定緩議。」
面對新新併再度演變成吳家內鬨,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上週四也說,不同意見股東在表達過程中,宜「秉持理性」;公司經營階層應主動積極爭取不同意見股東支持,尋求共識。林伯翰回應金管會說法指出,「反對派秉持理性,要求經營團隊說清楚未來經營策略、願景,但經營團隊卻未回應。」

實際上,金管會對新新併案相當頭大,最終准駁關鍵仍是新壽的財務穩健性,由於新壽後年接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後增資壓力仍不小,「新壽RBC(資本適足率)6月時雖已達標,8月卻虧損逾50億元,預期9月業績也不會太好,今年全年新光金雖有機會維持獲利,但整體壓力不小。」知情人士說。
批台新舉債 特別股利率低
林伯翰也認同,「目前新光金仍有金管會要求的70億元現增未兌現,應盡快完成,等新光金兵強馬壯後,再談合併、出售,過去參與現增股東,每股都淨賺近4元,股東不怕增資,是怕不會賺錢。」

接著他話鋒一轉批評,台新金用形同舉債的特別股,提高合併新光金收購價。4年前,新光金發乙種特別股時,由吳東亮派主導的新勝、台灣新實、王田毛紡等新光金法人股東,「利率4%都不願認,現在卻發利率不如定存,只有1.665%的特別股,這樣真的像一個富爸爸的行為嗎?」
林伯翰更直搗黃龍稱,台新金帳面上有2百多億元現金,既要發展台新金,又要替新光金輸血,「新光金現任經營團隊說,未來不會再和股東增資要錢,那會是和誰要?當然是和台新金的股東要,如果台新金明年賺錢都要給新光金,這對台新金股東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採訪尾聲時,林伯翰更意有所指說:「過去若非吳創辦人找日本第一生命、野村證、三洋證等成立台証證,哪有後來的台新金?若沒台証證,彰銀案時,台新金哪能出售台証證籌資?我是個不忘本的人,象徵老董事長吳火獅的石獅子坐鎮在南京東路起家厝,去年因都更,搬到新壽買下的開發金大樓,等起家厝蓋好後,絕不會讓石獅子在外餐風露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