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看對、押大、抱長 產業隊長獲利6成策略曝光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將手機供應鏈由內到外拆出可投資標的,對產業隊長張捷來說輕而易舉。
將手機供應鏈由內到外拆出可投資標的,對產業隊長張捷來說輕而易舉。
在AI浪潮推升下,這2年台股不但突破2萬點關卡,指數更是越墊越高;對投資達人、產業隊長張捷來說,新趨勢崛起就是絕佳機會,因為擅長從產業脈動挖寶的他,秉持「看對、押大、抱長」投資6字訣,今年前3季已獲利近6成。

張捷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81年
  • 現職:財經講師、作家
  • 學歷:台南師範大學MBA、成大地球科學系
  • 經歷:證券公司基金經理人
  • 投資心法:
    1. 透過5指標選出具新市場、寡占地位的潛力股
    2. 以題材面、籌碼面及技術面找進場、加碼點
    3. 標的達到目標價後,緊盯2條件隨時出場
「只要給我一支手機,我就有辦法拆出它的所有供應鏈!」台股資歷逾20年的產業隊長張捷,講到投資總是自帶氣場、信心十足;對他來說,投資決勝關鍵,在對產業脈動的理解及對個股的掌握度,也因此靠著大量田野調查、 一年拜訪上百家公司所累積的「知識護城河」,成了他在股市中最強大的靠山。

偏好個股 須具5條件 

張捷形容,若投資不夠用功,遇到新科技,剛開始會因為不關心而看不到;後來會覺得這東西不重要而看不起;再來是平常不做功課、沒接觸而看不懂;最後行情發動、噴出,也就來不及參與,「像去年沒買到AI股的人,心裡一定很悲哀。」
1-2-20240723^YH^迎向ai新時代座談-洪春暉-陳政隆-蘇亮-童子賢-彭双浪-高國樹-李立國-劉峻誠(左起)3_2024-10-16.jpg
張捷認為,過去2年沒有投資AI相關標的,等於錯過財富增長機會。
過去2年,張捷在AI投資上大有斬獲,賺到令人羨慕的大筆財富,「去年我的代表作是散熱股,包括奇鋐、雙鴻,獲利都有1倍以上;另外像台光電、金像電的漲幅,也都有參與到;今年前3季獲利約6成,因為我會像拆解手機、伺服器一樣,從內到外將所有供應鏈廠商研究透澈。」
隨便信手拈來就是一個產業生態鏈,張捷做投資,是以「由上而下」方式選擇對的產業;再利用「由下而上」方式挑選個股。像今年上半年,台股投資關鍵詞是「半導體」,相關產業從設備機台、特用化學、先進封裝、廢水處理到晶圓檢測,都有滿滿題材。問題是,該從哪個領域切入,才能發揮最大投資效益?
「我偏好的個股,必須具備5項條件,分別是新產品、新市場、寡占、高成長,以及具國際級大客戶;台股歷代股王,幾乎都符合這5項指標,遇到這樣的公司,只要股價還未大漲,就值得進場。」張捷說,像當年的大立光,在手機鏡頭不斷升級,並在華為、蘋果等大客戶支持下獲利高速成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2-4-20230728-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起用^WK^張忠謀-劉德音-魏哲家-10_2024-10-16.jpg
出手投資半導體設備商之前,張捷會先確認廠商是否有接到台積電生意。
而今年上半年,張捷也逮到一檔「5項全能」股,就是半導體設備廠均華,「公司主要核心是晶粒挑揀機及黏晶機;因為投入CoWoS(晶片堆疊封裝)、3DIC等先進封裝設備,符合新市場、新產品且寡占3條件;加上去年每股純益3.57元,今年第一季獲利就賺贏2023全年,2024年每股純益預估達18元,且客戶還是像台積電、日月光這種半導體一線大廠。」

分批進場 3階段投入

像這樣過5關的個股,張捷會先列入口袋名單,真正進場時機,仍需天時地利人和,「若標的股價位在長期盤整區,資金就會先進5成;接著檢視4指標,包括題材性、族群性、籌碼面及技術面,一旦符合條件,就可再投入3成資金;之後若漲多拉回不破季線,再投入2成。」
張捷解釋,個股要發動多頭攻勢,市場話題可助漲,像AI趨勢帶動CoWoS、SoIC(系統整合晶片)等先進封裝需求,所以半導體供應鏈不只是對的產業,也是台股重要題材,投資人認同度高,就有機會帶動漲勢。
2-3-20200925^MH^均華精密003_2024-10-16.jpg
均華因投入先進封裝設備,符合新市場、新產品條件,吸引張捷進場。
另外,行情是否發動還要看同族群表現。過去經驗,個股若是一枝獨秀,同產業競爭對手沒有跟進,行情通常無法持續、漲幅也有限。最好的狀態是族群齊漲,像今年上半年CoWoS相關公司,包括辛耘、弘塑、萬潤皆呈現多頭走勢,趁勢加碼勝率高。
「再來,我還會檢視籌碼面,若持有400張以上的大股東占7成以上,那就更好了,代表流通在外的股數有限,籌碼相對乾淨。接著等待技術面訊號,若各期均線呈現多頭排列,就會再進行加碼。」
2-2-20200926^NXP-Semiconductors臉書^恩智浦_半導體_2024-10-16.jpg
半導體供應鏈不只是對的產業,也是台股重要投資題材。(翻攝NXP Semiconductors臉書)
今年初,張捷從均華股價不到200元開始研究,到2月開始陸續投入資金、加碼買進,平均成本約在300多元,「標的買進後,我會參考產業龍頭本益比,從全球視野、國際大廠及未來獲利推升角度,算出個股目標價;也因為掌握了合理價格,當股價下跌時較不易緊張進而被洗出場。」
張捷表示,剛開始進場時,均華目標價訂在500元,後來業績一路看漲,同族群中的弘塑本益比甚至一路飆升至60倍,他便將均華目標價提高至800元,「只要股價到了目標價,接下來我就看2件事,一是股價是否跌破10日線,另一是個股週轉率超過2成以上,符合其一會先出脫一半持股,倘若都符合就全數賣出。」
張捷強調,強勢股必須守住10日線,一旦跌破代表攻擊力道減弱,此時要懂得見好就收;若搭配出量,即單一交易日有超過2成的人在賣股,就要注意可能是大戶在退場,「我很在意大股東動作,因為公司合理價值在哪,只有他們最清楚。」
表--張捷逮住均華5步驟_2024-10-16.jpg

早入股市 重摔後再起

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投資長程正樺,對張捷投入產業、努力挖寶好股的精神感到佩服,「隊長(張捷)研究股票從不自我設限,對任何產業、族群都展現濃厚興趣,從科技、傳產、原物料到新能源,都有詳盡研究,不但看的面向廣,還有一定深度,相當難得。」
價值投資達人林適中則形容,張捷有很強的產業結構基底,對各產業公司有一定認識,Bottom-Up投資是他的強項,「當我有一些大方向或趨勢性的投資想法時,透過與他討論,就能很快掌握到相關產業中的各個公司,讓原本的投資拼圖變得更完整,幫助很大。」
2-1-20240924^YH^達人理財-產業隊長-張捷-77_2024-10-16.jpg
1年拜訪超過上百家公司的張捷,靠著產業「知識護城河」壯大資產。
大學時期開始,張捷就進出股市,並從中找到人生的熱情,「我在投資上曾重摔過3次,每次都將手中幾百萬元資產賠個精光;但我從不氣餒,也不會意志消沉到想要退出市場,反而會慶幸自己還好夠年輕,記取教訓後就能東山再起、重新出發。」
他分享,曾經有一位年近80的退休族,帶著800萬元來找他,說想在股市拚輸贏,讓他為之捏把冷汗,「投資是門複雜的藝術,越早接觸對自己越有利,就算受傷也能快速恢復,不至於傷筋動骨。」
張捷坦言,自己在年輕時就找到人生熱愛,賺到足夠財富後,現在會將更多時間花在陪伴家人,「因為這才是投資帶給人生最有價值的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