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9月30日),鴻海員工一早就收到年度分紅獎金的入帳通知,被外界形容為「被新台幣砸醒的幸福」。就在這一天,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撒出超過88億元的超級大紅包,就是要讓鴻海人感受到辛勤付出就有回饋與獎勵。
財經焦點/開庭找郭台銘帳房作證 鴻海老臣戴正吳續告鴻海追6億獎金

今年初,本刊率先披露已退休的鴻海老臣戴正吳,為追討新台幣6億元獎勵金,一狀告上新北地院,而提告對象就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創辦人郭台銘。本刊調查,此案幾經調解未果,下週一(13日)將再度開庭,戴正吳要求傳喚郭台銘私人大帳房莊宏仁出席作證,證實當年簽訂的獎勵金合約效力。但鴻海、戴正吳雙方各有堅持,郭台銘又置身事外,此案恐難善了。

對簿公堂 雙方無共識
這廂是員工樂領獎金士氣大振,另一廂卻是一樁新北地院的民事訴訟案,正等著鴻海出手解決。這宗民事案件同樣與獎金有關,就是今年初本刊獨家披露鴻海老臣—前夏普會長兼社長戴正吳,拿著一紙當年與鴻海創辦人、時任鴻海董座郭台銘簽訂的獎勵合約,要向鴻海追討6億元獎勵金。
本刊調查,當時戴正吳宣稱並未向郭台銘提告,同時讓官司進入調解期,只要雙方和解,戴正吳不續告就會自動結案,沒想到,調解期間雙方毫無共識,只好繼續對簿公堂。

下週一(13日),新北地院將第三次開庭審理此案,為證實郭台銘當年與戴正吳簽訂的獎勵合約效力,戴正吳的律師申請傳喚郭台銘私人大帳房、多數時間人在海外的莊宏仁出庭作證。「戴桑(戴正吳)就是要向法院證實,這份(獎勵金)合約有效,才能向鴻海追討6億元獎勵金。」知情人士對本刊表示。
據了解,今年8月中旬,戴正吳與鴻海就已對簿公堂,幾經激辯又無共識下,承審法官當庭建議雙方,即使戴正吳已退休,但仍具豐厚產業經歷,鴻海可考慮回聘戴正吳為顧問,再由鴻海給付顧問費取代獎勵金,希望化解僵局。
雖有法官居中調解,但知情人士透露:「此提議並不符合鴻海公司治理原則,該合約一開始就未通過董事會,現在要用顧問費給付也說不過去,因此並未採納。」鴻海拒絕提案後,法官只好諭知另行開庭。
重披戰袍 挽夏普頹勢

見法官調解不成,不放棄走司法途徑追討公道的戴正吳,趁9月第二次開庭再度出招,打算傳喚莊宏仁作證,還原當年簽下獎勵合約的時空背景,並證實「確有其事」。但由於「莊宏仁人在國外未出庭,庭期因此延至本月13日召開。」知情人士說。
究竟這件震撼科技界,老臣狀告老東家追討6億元獎勵金的戲碼為何會發生?起因原來是2016年,郭台銘大手筆以3,888億日圓(約新台幣791億元)併購日本百年品牌夏普。
吃下夏普的郭台銘,找來身邊戰將戴正吳擔綱夏普會長兼社長,強人性格的郭台銘,向來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因此簽訂獎勵合約,激勵65歲再披戰袍的老臣戴正吳,重振夏普再返榮耀。

據了解,該合約表明只要讓虧損連連、落入東京證交所二部(中小企業股)的夏普,順利重返東京證交所一部(大型企業股)的位置,同時獲利績效達標,鴻海將給付獎勵金給戴正吳。
拿下這紙獎勵合約的戴正吳,的確也沒讓郭台銘失望,他以首位台灣社長的身分空降夏普,儘管日本輿論多數不看好,但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就飛到日本的戴正吳,以低調務實的姿態,突破日本排外的氛圍。
他花1年半時間,助夏普重返東證一部,而後交出連續14個季度賺錢的成績單,也讓日本人重新評價「成本先生」戴正吳的能耐與付出,進而對鴻海另眼相看。

決策失準 拖累母公司
然而,一場面板業的大變局卻讓戴正吳贏面全失。3年前,中國面板廠在官方全力支持下崛起,低價傾銷大尺寸面板,加上大客戶蘋果轉向韓國面板廠採購手機面板,雙重衝擊下,原本從夏普切割出去的堺工廠(SDP,十代面板廠)開始出現虧損。戴正吳曾於2021年初,宣稱要出清堺工廠23.44%股權,各界都以為戴正吳會堅持到底,讓夏普聚焦於品牌經營與技術研發,但「最後SDP出售案並未成局,也沒公布買家。」業內人士回憶。

沒想到,時隔1年,戴正吳竟反手買回連續3年大虧1,500多億日圓(約新台幣305億元)的堺工廠近八成股權,使其成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
為解除外界疑慮,戴正吳當時還寫了一封信給全體夏普員工,內容寫道:「以一個家庭來比喻,就像是家道中落,爸爸把一個小孩送出去當養子,等到家裡經濟狀況好轉,卻發現孩子有困難時,即使周遭的人再怎麼反對,爸爸也想伸出援手,把孩子找回來。」他強調,堺工廠原本就是夏普重要的子公司之一,必須要挽救孩子於危難之中。而他不僅未出席當年的股東會,隨後即退休交棒。

戴正吳的決策讓夏普營運雪上加霜,不但終止連續6年賺錢的紀錄,更拖累母公司鴻海。據2023年5月公布的夏普財報,2022年淨損高達2,608億日圓(約新台幣530億元),嚇得外界大驚失色,也拖累持股夏普34%的大股東鴻海,當年首季財報出現高達新台幣201億元的業外虧損,不僅讓外資分析師們大呼傻眼,也使得戴正吳的一世英名崩塌。

獎勵合約 適法性不全

「戴桑重整夏普於危難之中,住員工宿舍,天天與員工一起打拚,讓虧損累累的夏普變成賺錢公司,還重返東京證交所一部,讓日本媒體跌破眼鏡,沒想到,重新買回堺工廠的決定,卻使夏普陷入大虧地獄,也讓原本想光榮退休的他,只能黯然下台。」熟悉戴正吳的人士對本刊表示。

為挽救夏普危局,鴻海董座劉揚偉在郭台銘親口請託下,開始以大股東身分展開變革,花費1年多時間與夏普幹部訪談、理出頭緒,定調讓夏普淡出非核心零組件業務,專注於品牌,並關掉堺工廠,賣給日本軟銀與KDDI改建AI數據中心。去年,劉揚偉進一步兼任夏普會長,夏普也在第四季由虧轉盈,正式走出低潮。
就在夏普再度重返榮耀之際,退休的戴正吳卻於2024年中,拿著這紙與郭台銘簽訂的獎勵合約,開始向鴻海追討獎勵金,並進入勞資調處階段,但鴻海始終堅持該合約並未通過董事會與股東會,根本未具效力。
「該合約就是一張不到A4大小的白紙,寫下獎勵對象姓名與獎勵內容,最後再簽下郭台銘的全名做為依據,並未經過薪資報酬委員會或董事會正式決議。也就是說,這一紙獎勵合約的適法性並不完備。」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適法性問題外,還有「KPI是否達陣」的疑慮。「戴桑退休前,若沒有買回堺工廠,那在夏普這一役的確是戰功赫赫,但從最終結果來看,戴桑確實沒達成KPI。」該人士搖著頭說。
風波延燒 郭董未出面

勞資調解屢次未果下,今年初戴正吳一狀告上新北地院,對象就是鴻海與郭台銘。「尤其是戴桑,看著自己一手拉拔的夏普再度跌倒,最後卻要晚輩劉揚偉幫忙收爛攤,一定相當嘔,會想追討這筆六億元的獎勵金,替自己平反的意味濃厚。」一名老鴻海人對本刊分析。
不過,戴正吳出手告老東家的消息一出,不僅引發各界關注,也在鴻海老中青三代間引發激烈討論。據了解,有老臣聽聞後直搖頭,私下感嘆:「原可功成身退,放不下又是何苦來哉!」但也直言:「戴桑真的不缺錢,放不下這單子(獎勵合約),就是覺得過去的心血付出被抹滅。」鴻海老臣嘆氣說道。

不同於鴻海老臣講輩分又看情分,希望戴正吳以和為貴,現職的鴻海主管與員工又怎麼看呢?「雖然都覺得戴桑已賺夠了,為何還要爭,但大家也在看Young(劉揚偉)如何處置這個可視為燙手山芋、也可置之冷宮處理的勞資糾紛。」多位鴻海人私下透露。
「畢竟立下的汗馬功勞,與應得獎金都該被正視與評估!」鴻海員工認真說道。說穿了,此案也將成為鴻海主管們「心中的一把尺」,作為未來效力的行事標準。
獎勵金追討風波延燒至今,劉揚偉始終堅守公司治理原則,持續派出鴻海律師配合開庭,絲毫未見退讓與妥協。而當年大筆一揮落下簽名的郭台銘,在淡出鴻海後,早過著逍遙愜意的樂活人生,完全置身事外。兩相對比下,認真追討獎金的戴正吳就略顯尷尬。

下週一開庭,不論戴正吳能否獲得莊宏仁的有利證詞支持,鴻海仍將堅持原則不退讓,加上郭台銘遲遲不願出面,這起老臣追討老東家六億元獎金的案子,恐怕仍難善了。
回應
針對戴正吳追討獎勵金,狀告鴻海集團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一事,永齡基金會與郭台銘不予回應;戴正吳的委任律師林樹旺面對本刊詢問,則僅表示「案件進行中,不予回應」;而截至本刊截稿前,鴻海方面未回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