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5:28 臺北時間

潘禮德專訪1/柬埔寨電影大師來台參訪人權博物館 嘆:亡魂還在園區中徘徊

mm-logo
人物
潘禮德來台參加人權影展開幕,並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放映代表作。
潘禮德來台參加人權影展開幕,並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放映代表作。
潘禮德(Rithy Panh)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拍攝1970年代赤柬大屠殺的柬埔寨導演,也是第一次採訪到加害者,且將加害者與受害者並置、對話的轉型正義展現,引發全球討論關注。
1975年赤柬掌權,那年他11歲,與父母、兄弟姊妹被迫下鄉勞改,家人在集中營裡先後死亡、失散,他以難民身分入籍法國。1990年,他決定回到柬埔寨,用電影為家人和受難者立碑、下葬,他常說那些鬼魂會來找他,對他說話。而今來台參訪國家人權博物館,他仍感受到那些亡魂在園區內走動,不曾散去。
61歲的柬埔寨導演潘禮德戴著黑色貝雷帽,蓄著銀灰長鬍鬚,在中正紀念堂的展覽廳裡走來走去。他好奇地觀賞蔣介石曾搭乘的汽車、筆挺的軍服、使用過的器皿,面帶微笑站在蔣介石的雕像前拍照。

亡魂仍在遊蕩 述說暴力和殺戮

這種觀光客般的舉動看似不奇怪,但若知道他是1970年代赤柬(又稱紅色高棉)大屠殺下的倖存者,這畫面便有點令人毛骨悚然了。前赤柬領導人波布掌權四年期間,將知識分子下放勞改,審訊、處決政治犯—約200萬人死亡,占柬國人口4分之1,大量文物、古蹟被毀,是當代亞洲極為慘痛的人道悲劇。
20251008pol001
潘禮德(右)參觀國家人權博物館,觀察政治犯的生活處境。(海鵬影業提供)
潘禮德的新片《約見波布》(Meeting with Pol Pot),講三個西方記者在紅色高棉末期受邀進入柬埔寨,採訪這個與世隔絕、已封鎖國境、廢除貨幣長達三年的共產主義國度,以及領導人波布。但就如同今日的北韓,記者被嚴密監控,眼前所見的一切全是被精心安排好的官方表演,若想逃離或試圖探知真相,下場可能是被失蹤、監禁或死亡。此片為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開幕片,不知主辦單位是否刻意將地點選在中正紀念堂,只見政治暴力與獨裁者紀念館並陳,讓人感覺錯亂又荒謬。據說,潘禮德已經很少為了電影宣傳,在全世界東奔西跑了,是因為影片在中正紀念堂放映,他覺得實在太有趣,才點頭答應。
前一天,潘禮德也參觀了國家人權博物館,了解台灣威權統治時期政治犯被關押、迫害的歷史,他說自己能感覺到那些亡魂還在園區中徘徊遊蕩。受訪時,他坐在VIP室裡民國風格的木雕方椅和緞面坐墊上,用英文說:「那些躺在地上的人影、籠子裡的身形好像還活靈活現。你會看到那不只是殺戮,還有一整套宣傳、控制人心、逼供與酷刑手法。當你把人帶上法庭時,好像看起來是公平審判對吧?但其實不是公平的,不是。」
更新時間|2025.10.11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