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05:28 臺北時間

國巨併購圖霸業4/吸取大毅失敗經驗 陳泰銘六度收購案攻無不克

mm-logo
財經理財
透過不斷的購併,國巨從傳統被動元件廠華麗轉身。左2為陳泰銘。
透過不斷的購併,國巨從傳統被動元件廠華麗轉身。左2為陳泰銘。
成立於1977年7月的國巨,最早是發跡於新北永和巷子裡面、連員工都徵不到的小型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到了2000年時,國巨已發展成為資本額137億元的上市公司,就在這一年,國巨豪擲180元收購飛利浦被動元件廠。
但是,由於併購飛利浦被動元件廠後適逢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國巨的經營陷入困境,原本退居幕後的陳泰銘在2004年重返崗位,接回董事長和執行長職務,帶領國巨走出低潮。
「很多人當時認為飛利浦被動元件廠的併購案失敗,其實他們錯了。」知情人士透露,「國巨購併飛利浦之後的確由盈轉虧,並且還連續虧損了很多年,但是,國巨當時買到很多台灣公司做不進去的客戶,然後才能再接著併其他公司,取得不同的產品,供給這些客戶。」
在陳泰銘的帶領下,國巨果然從2004年大虧百億元,轉變為獲利穩定成長的企業,到了2018年遇上被動元件大缺貨的時機,國巨掌握了產品漲價的機會一年狠賺338億元,陳泰銘也藉此累積了大幅擴張轉型的資本。
回首來時路,陳泰銘透過併購擴張,也非一帆風順。像2007年,陳泰銘就曾透過公開收購取得大毅科技超過45%股權,並一度取得一席董事,理應可達成收購。沒想到,大毅對陳泰銘的敵意收購大反彈,還全力抵抗,雙方經過二度纏鬥,最後無法取得大毅經營權下,國巨逐漸出脫持股、宣告失敗。
幸運的是,吸取購併大毅的失敗經驗後,陳泰銘調整步伐,自此在海內外併購案攻無不克,從美國、台灣到日本成功出擊,先後以500億元併購美國被動元件大廠基美(KEMET)、又以214億元收購法國施耐德電機旗下的高階感測器事業部。難怪,在今年股東會上陳泰銘自豪地說:「國巨的團隊是創業迄今最好的團隊。」
更新時間|2025.11.05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