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業者感受零售寒冬之苦,但也有異軍突起者。像是位於高鐵桃園站旁的華泰名品城,時逢萬聖節,園區內放滿南瓜擺飾,不僅週末假日人潮滿滿,週間時刻依舊人流不息。「我們是台灣真正的Outlet,唯一堅持價格與正價店明顯區隔的Outlet。」身為華泰名品城的開拓推手,同時也是華泰王子大飯店集團二代接班人的執行長陳炯福,接受本刊專訪時信心滿滿地說。
華泰名品城是「鐵道經濟」Outlet進駐先行者,如今日本三井、本土新光三越等業者也加入競逐。他的信心有數字佐證。2008年陳炯幅回台接班至今,集團業績成長超過20倍;2015年一手主導打造全台首座露天Outlet的華泰名品城,隔年營業額就衝破40億元,去年業績更飆上一30億元新高;位於嘉義高鐵站附近的新Outlet據點,隔壁剛好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附近還有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預期將吸引大量南部消費者。
「桃園(華泰名品城)美食街改裝2個月後,業績增加38%,零售櫃增長也有30%,今年預計還能成長5%。」他說得保守,「今年大環境本來就不好,有成長就是好的。」從基層做起、現任華泰名品城總經理的劉亭君更透露,今年營收破億元的櫃位就有20家,盡顯陳炯福在零售寒冬持盈保泰的經營術。
競爭者忙著賺錢,陳炯福卻停了2個月改裝華泰名品城美食街,改裝後業績增加逾3成。各界也好奇,近年來Outlet市場競爭激烈,全台有超過8家大型Outlet,不僅日本三井集團跨海叩關,就連百貨龍頭新光三越也加入戰場,華泰能穩坐十年龍頭的關鍵何在?「其實在別的國家都已經做過,我只不過原汁原味移來台灣而已。」陳炯福說得謙虛,但語氣一轉,「做生意永遠都在賭。唯一的信念就是跟自己說:『在每個國家都沒問題,民情不同還能成功複製,沒有理由台灣做不起來。』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話說得輕鬆,陳炯福口中的「簡單」就是「減法」二字。「想清楚一點:你賣什麼東西,什麼動機驅使客人來買,原則都很單純。」他進一步說明,「要求品牌打折,他的毛利會降低,付租能力也降低,所以售貨地點勢必要拉到市中心外,轉嫁給品牌商的租金低,才更有空間打折。對消費者來說,花45分鐘來到這,唯一吸引力就是折扣。」
陳炯福讓複雜事簡單化,因為開發商要花數十億元在非蛋黃區蓋商場,當然緊張,「如同今天我們看嘉義拓點的情況一樣。」陳炯福舉出實例。「我一直認為Outlet產業總產值約400億元還沒被滿足,目前在北部已不可能,觸碰率已到台中以北,所以我要開在台中以南,用同樣的邏輯,嘉義位置是很好的。嘉義高鐵站人流本來就不少,到南科只多坐一站,附近還有故宮南院、阿里山,是旅遊性大站而非商業型大站。預計2028年完工,一樣分3期。」他解釋。
看準中南部Outlet還有滲透率的空間,陳炯福第二家Outlet拓點選在嘉義高鐵站附近。(示意圖,華泰提供)除了開發非蛋黃區商場,大幅降低品牌商租金,給消費者更大折扣外,如何訓練樓管同仁能耐,也是招商無往不利的關鍵。陳炯福舉例,曾有品牌加入,一開始選在自認為最佳的位置,但業績不如預期;每天巡視的樓管觀察後建議移櫃,結果一移櫃業績就暴漲。「這是長期累積的經驗,十年下來,品牌商都信任我們的判斷,這些同仁的『腦力財』,就算AI再強也取代不了。」
正因華泰團隊主動出擊協助品牌衝高業績,也讓自身水漲船高。「多年前有個男裝品牌,覺得成長10%很好了,可是我跟他說對手成長都是20%起跳,他其實是落後的,後來一起討論如何幫他提升20%,靠這樣才有良性循環。我認為信任是來自互動,而不是業績達不到就趕你走,我不喜歡這樣。」陳炯福感性地說,「我希望的樓管,並非傳統的樓管。」
將品牌商當成自家顧客,是陳炯福的生意經營術,背後思維是人情世故的關係學。明眼人一看便知,陳炯福走的就是人情世故的長期投資。「現在Outlet最大挑戰就是東西賣太快,沒東西賣等於沒業績。一旦本地沒貨,就要與國外總部商議要貨,但前提是要在沒貨前,對方就得認識我們團隊的人,並非有事情發生才接觸,因為光破冰就一道門檻。」陳炯福緩緩說明,「當理性上不可行,就必須訴求感性面,平常累積的『人情世故』就展現了功能。」
除率領華泰名品城穩坐台灣Outlet王,陳炯福從父親陳天貴手中接下來的還有不少事業,如飯店、餐飲等。像位於林森北路的起家厝華泰王子大飯店就正在都更,預計興建2棟22層大樓,「一棟商辦、一棟飯店加商辦。」
華泰集團客房事業群副總經理蔡旻羽也對本刊分析旗下3家旅宿飯店的定位,「華泰瑞苑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五星飯店;華泰瑞舍是飯店式公寓;靠近(北市)捷運忠孝復興站的賦樂旅居走時尚設計風格。」
陳炯福(前右)和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宗翰(前左)2位接班人,一起合作桃園華泰名品城;生意之外,兩家庭還會一起露營。一談起餐飲,陳炯福直言:「我們也算是餐飲起家的。」父親是華泰王子大飯店創辦人,華泰曾有「總統御用廚房」之譽,弟弟陳昶福熱愛廚藝,親手打造了野驢小餐館和驢子餐廳。
在華泰集團工作20年、現任餐飲事業群營運副總經理郭宗鑫表示,從飯店開出分館的港式點心餐廳華漾DIM SUM,在北部有4家分店;新粵菜餐廳「九華樓」於春大直開出首家館外餐廳,年均賣出萬隻烤鴨,今年也在台中展店。其他包括酒吧和以有機食材為主的沐餐廳,加總起來共12家餐廳。「目前營業額約5、6億元,希望回到高峰約十億元。」陳炯福說得坦白。
從父親手中接下集團重擔至今17年,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幕時沒有人知道我是誰,對品牌商來講,會想你沒有商場經驗、會擔心。對方也怕這次跟人家結婚,發現不對又要離婚很麻煩,第一期招商確實比較辛苦,可是消費者來買東西,看到行銷成果跟效益,第2期招商就簡單一點。反正,關關難過、關關過。」4個半小時的專訪,連說3次自己是樂觀派的陳炯福笑說。
華泰王子飯店昔有「總統御用廚房」美譽,首間外館九華樓請來名廚黃傳明坐鎮新粵菜料理。只是,華泰名品城開幕4年多,即遇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家不敢出門消費,而集團旗下一家旅宿在當時提供為防疫旅館後也結束營運。好不容易在去年迎來業績創新高的喜事,今年又遇上整體零售服務業急轉直下衝擊。他保持一貫笑容說:「再壞也壞不過2008年的金融風暴。我認為今年零售業的狀況,是一個cycle(循環)。」
樂觀來自於這17年來的鍛鍊。「想在混亂的市場找出秩序,方法就是你不要被noise(外在雜音)影響。今年精品業的確影響較大,但仍有廠商成長,像是運動品牌。我覺得永遠都有一條路讓生意人可以走,你就要找尋出那條路。」他毫無畏懼地說。
17年前接班父親陳天貴(右2)的陳炯福(右1),經營走向集團控股化。迥異於剛接班時的青澀,水瓶座的他格局更大了。陳炯福坦言:「我覺得大眾市場是有趣的。我不做所有人生意,就像做餐廳,不要每人每天都來吃,我只要每個人1、2個月來一次,活得下去就好了。」不是不想賺大錢,而是要長久的金流。
問及對於華泰集團的未來計畫?陳炯福的回應令人玩味。「去年初開始,我們進行一些內部調整(改造)。畢竟是個60年的公司,要重新凝聚共識。因為從我回家(接班)到現在17年,大家都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擴張。」他赤裸裸地說。
陳炯福要做的是「大家都會上門的生意」,包括旗下零售通路、旅宿和餐飲3大事業群。話鋒一轉,陳炯福坦言:「我不可能永遠都在,所以一定要傳承,那我就要退後一步讓大家(同仁)開始做。」然而,說服並非易事,「他們一定會緊張。我就花時間來證明啊!一個一個接上來,現在(華泰名品城)董事長是之前總經理,現在總經理是之前員工。」
問起父親陳天貴如何看待他的接班成果?陳炯福笑說:「一開始他會緊張,可是董事會開了1年後,就發現我才是管理者,只是方式不同!」陳天貴創辦的華泰飯店曾被譽為「總統御用廚房」,沒想到兒子也不漏氣,闖出「Outlet王」名號,比肩父親。
起家厝華泰王子飯店,將改建為2棟大樓,一棟商辦,另一棟涵蓋商辦加飯店。「(未來)華泰會變得像控股公司,我控管服務業子公司,包括餐飲、旅宿和零售,這些東西(布局)好像在下一盤大棋。」向來喜愛西洋棋、時常與兒子對弈的陳炯福,也正從棋藝裡替華泰集團的未來布局找到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