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為何暴增?海水高溫與鹽分飆升是關鍵嗎?
廣島縣是日本牡蠣最大產地,但今年秋季收成以來,吳市、廣島縣中部等漁場陸續出現異常。業者回憶,往年100根牡蠣鐵絲能收成超過200公斤去殼牡蠣,今年卻只剩30公斤左右,且倖存牡蠣多半變成茶褐色、失去販賣價值。部分養殖者更透露,不只今年要收成的牡蠣全滅,明年預計採收的牡蠣也已有8至9成死亡,衝擊極其嚴重。
廣島縣水產海洋技術中心分析,今年夏季異常酷熱讓海水長時間維持高溫,加上降雨稀少、鹽分濃度升高,使牡蠣無法承受劇烈環境變化,出現生理障礙而大量死亡。水產廳彙整10個縣市的調查後也發現,瀨戶內海多處同樣面臨高水溫、餌料不足與海水含氧量偏低等問題,造成死亡率從往年的3至5成翻倍至8至9成。
全日本牡蠣產業面臨空前危機?
在災情擴散之際,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鈴木憲和19日前往東廣島市視察,親自拿起死亡牡蠣殼聽取匯報,直言現場「十分嚴峻」。他承諾將與地方自治體合作,加速查明原因並盤點可運用的支援制度,協助養殖業者度過困境。
湯崎英彥則強調,「說到廣島就想到牡蠣」的品牌價值不能崩解,縣府正評估金融支援與新型養殖技術補助,希望面對急遽變化的海洋環境,為產業找出新的生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