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上班只剩165天?486先生推算:製造業恐先受傷
陳延昶日前在臉書指出,若週休3日搭配目前國定假日與年假制度,一名勞工1年可能只需上班約165天,其餘近200天都是假期。他認為,這對部分製造業與需要穩定人力的產業恐是「硬傷」。
以一般小型企業的配置為例,平均僅有約5至6名員工;他計算,一人請假即影響約18%的人力。如果再遇上週休3日與請假重疊,單日產能恐被壓縮近4成,對營運造成顯著衝擊。
哪些產業能「撐得住」週休3日?
陳延昶分析,能夠維持效率的多為知識型、科技軟體、專案制、成果導向的領域;部分工作內容可透過自動化及技術工具支援,不一定需要固定人力值班,執行難度較低。
相反地,醫療、公共安全、傳統製造、零售、服務業等需要「持續運作」的行業,如果沒有增加人力或大規模自動化支援,就可能因休假調整而產生運作風險。
增加旅遊消費、改善過勞?
陳延昶指出,週休3日可能帶動休閒、旅遊、餐飲與電商消費,甚至有助紓解過勞、心理壓力,有機會間接減輕醫療體系負擔。然而,他也提醒:「以目前市場狀況來看,比較現實的方向,是先讓大家做到準時下班,而不是直接跳到週休3日。」
486先生再嗆「一次週休7天?」影片引爆分享潮
486先生10日發布一段影片,用更直白方式表達看法:「要不要週休7天,一次到位?大家都不用幹了!」語氣雖帶嘲諷,但也點出關鍵矛盾——如果工廠缺乏人手、無法生產,產業鏈勢必受到衝擊。
同時,486先生也強調,休假增加確實會推高旅遊、休閒與電商業績,但是否適合每一個產業,仍必須回到產業屬性與人力配置來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