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公司爆發財務危機股價跌至1元 他10年還完28億谷底翻身 聚隆纖維董事長周文東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周文東憑著不放棄便有機會的信念及誠信原則,帶領曾經岌岌可危的公司,拚出了一條活路。
周文東憑著不放棄便有機會的信念及誠信原則,帶領曾經岌岌可危的公司,拚出了一條活路。
成立33年的聚隆纖維,因口罩題材及尼龍價格上揚,今年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295%。很難想像,交出亮麗成績單的聚隆纖維,曾經是一間爆發財務危機、股價跌剩1元,幾乎垂死的公司。
讓它起死回生的關鍵人物,就是現任董事長周文東。1999年聚隆原董事長鄭文松因不當護盤被趕下台,公司欠債累累,周文東臨危受命一肩扛下。沒錢買原料,他靠幫客戶代工維持現金流,一有資金就償還債權銀行利息及欠薪,並咬牙繼續研發產品,10年還完28億元、沒有跳過一張票。
憑著不放棄就有機會的信念及堅持誠信,周文東翻轉了公司的命運,他苦笑:「當初沒人相信我們會活。」現在聽來卻是最有力道的宣示。

聚隆纖維董事長 周文東

  • 生日 :1956年(65歲)
  • 家庭 :已婚、育有1子2女
  • 學歷 :台北工專機械工程科畢(現台北科技大學)
  • 經歷 :台灣松下機械設計、台化設備部主任
  • 座右銘:勤能補拙
  • 經營心法:自助人助、精益求精
  • 休閒:閱讀、慢跑
「很久沒有人願意來採訪紡織業了!」疫情緊繃期間,我們從台北南下,原本擔心會被嫌棄為「重災區來的記者」,沒想到,董事長周文東真誠地表示歡迎。他並立刻拿出用其熔噴不織布製作的口罩讓我們換戴,「我們的熔噴布應該是全台灣最高等級的,我們有一項專利:水駐極靜電布,過濾的效能達99%以上,是發明N95的蔡秉燚博士技轉給我們。」

疫情重挫 轉製口罩

去年疫情爆發,周文東(左)決定將原本供應面膜不織布的產線,改為生產熔噴不織布,日產70萬片口罩。右為在公司培訓、擔任特助的兒子周紹華。
聚隆是國內尼龍加工絲大廠,「業界我們算是產品最齊全,尼龍、特多龍、PP、極細纖維都有做。」最頂級的細纖維可用作晶圓擦拭布,「剩下的邊邊角角還可以拿去做眼鏡布。」近年,歐美流行的環保材質木漿纖維,聚隆也有生產,木漿纖維是高端產品,製成時裝有垂墜感又親膚,溶劑還能回收再利用,「ZARA、H&M都有使用這款紗。」周文東抓緊機會詳盡地介紹每一款產品,深怕外界不知聚隆有很多厲害的技術。
熔噴布外層設計精美多樣化,走時尚風。
「但去年上半年我們很慘,應該說所有同業都慘。1到3月本來還趕工生產,結果因為疫情,歐美封港,貨根本出不去,全都在倉庫裡。」他與同仁苦思解方,去年8月決定將原本供貨給面膜的不織布產線,改為生產口罩用的熔噴不織布,並加入國家口罩隊。
6都之美口罩請來插畫家設計,標榜高效能3層防護的熔噴布,符合國際標準。
「我們花2個月時間改良這個廠的設備,每天我都親自盯到凌晨2、3點。」周文東原本就是機械設計出身,強項就是把舊設備改造升級。「本來只有二條產線,後來一直增加到10幾條。」周文東說,去年第三季因為熔噴布及口罩,把虧損打平,第四季獲利。今年5月疫情升三級警戒,產線火力再度全開,日產70萬片口罩,單月營收達2.9億元。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許是一場硬仗,但對周文東來說,心理壓力已經沒有過往來得那麼大。畢竟他在聚隆三十多年來,挺過的大風大浪,更考驗一個人的決心及耐力。

農家出身 籌資創業

周文東是來自溪湖鄉下小鎮的農家子弟,「家裡只有一小塊田,從小我爸是叫我趕快去工廠工作,不是叫我去讀書。」但他成績好,國小升國中時,是學校老師到家裡勸說,他才能繼續升學。高中,他放棄拚彰中的機會,選擇高職,考上了彰化高工,「我每天四點放學後,就去送報紙,騎著腳踏車送彰化八卦山那一帶,每個月可以賺七百元,就這樣送了3年,沒有跟家裡拿錢。」原本打算高職畢業就工作,卻發現竟然還有升學機會,「那時候知道可以靠技藝比賽保送,每天就都在拚命加強技術,但一個學校只有2個名額,結果我被刷下來。」他不氣餒,花半年時間日夜準備學科,參加二專聯考,順利考上台北工專。
周文東(左)是技術出身,擅長將別人淘汰的舊機器設備,改造升級提高產能。右為在聚隆生產部擔任副總的胞弟周文哲。
周文東回憶,身為家中長子的他,小時候便常隨父親到溪湖糖廠鏟煤,弄得全身髒黑,寒暑假,又要到外婆家幫忙農作,「我常望著阿嬤家隔壁鄰居入神,因為他們也是農家子弟,後來考上師專當老師,都有穩定的薪水,而且他們都繼續在讀書…我國小的時候就常在想,要怎麼樣才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彰化高工時期,周文東在機械科實習課認真加強技藝。(聚隆提供)
到台北工專念書的周文東依然吃苦耐勞,除了兼家教,只要有打工機會也都不放過。「有一次,學校說林務局要機械科學生去打工,結果到了山上是要我們割草,當時去的同學一聽到割草都走了,但我不能走,因為我需要這筆工錢,才能湊足學費。」後來當兵,周文東考上預官到金門服役,「預官的薪水有4、5千元,我也是都寄回家裡。」退伍後,他曾在台灣松下當機械設計,但覺得在台北生活開銷高又不能照顧到父母,1年後回到老家進了台化。
1996年,聚隆推出主力產品極超細纖維絲,周文東親自參加發表會。(聚隆提供)
「我在台化從機械設計、管理產線到設備部門都待過,本來嘉義擴廠,也是派我去規劃。」但後來擴廠計畫延宕,這期間跟周文東是台化同事的鄭文松,因為被調到台北當產銷主管,接觸市場看到商機,「他覺得我們可以自己做,就找幾個同事創業。鄭文松是最大股東擔任董事長,其他人各拿出約200萬元左右。」周文東投入的200萬元是跟太太娘家借、還有標會湊到。「我從台化離開要跟同事創業等於是出來冒險,一開始全家人都反對,只有我太太支持。」

財務危機 接下爛攤

1988年在鄭文松號召下,幾個台化人創立了聚隆纖維,「我們最早的資本額才1千5百萬元。」周文東說,尼龍這個產業,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技術很雜、機器設備又都很貴,再借個1千萬元都只能做出一條生產線來。」創業前3年,聚隆都靠買人家的舊廠房、找人家淘汰的舊設備,自己改造後上工。
那個草創時期,技術底出身的周文東負責設備設計,摸索出利用高速延伸、只要一道製程就可抽紗的技術,提升了公司競爭力,「後來又剛好有一根紗很搶手,叫仿棉紗,雖是尼龍但觸感像棉,又不易起毛球。可是台灣當時沒有人做,只有台化有設備,我是台化設備部出身,所以我會啊。」仿棉紗讓聚隆賺到了第一桶金。
符合環保概念、最高等級的木漿纖維,是周文東(右2)頗驕傲的產品:「全世界只有我們可以做到量產。」
聚隆從零到有,賺到錢後又慢慢擴廠,1998年更股票上市,但才剛上市,就因為紡織業大環境不好,股價表現差,董事長鄭文松決定在外找人護盤,導致財務危機。「那時候我們有四家子公司,本來是要投資別人,後來都買自家股票,最後還動用到聚隆的資產、現金,連要周轉買原料、發薪水的錢都被用掉…」
回想當年,周文東仍歷歷在目,「我們掛牌時股價是22.5元,外面操盤一直拉到40幾元。財務困境爆出後,股價就無量下跌,跌太慘了,慘到全部都被斷頭,鄭董的股票是斷到連一張都沒有,我自己也欠了好幾千萬元。」隔年聚隆股價就只剩一元,還積欠員工5個月薪水。
木漿纖維做的絲巾、居家服,摸起來有絲感,質地細緻、親膚。
股東會上,鄭文松被趕下台,負債累累的公司,沒有人願意接任董事長,還遭遇董監事持股不足的窘境,「最後推我上來。」為何願意接下爛攤子?周文東說:「不是我願意接,而是我如果不接,這一家公司就沒有了。」
被推上董事長位置後,周文東坦言腦中一片空白,「我們剛上市時銀行額度有50億元,後來銀行團都收銀根,連倉庫都被封了,逼到最後,我們都快沒辦法運轉了。」周文東先找銀行團協商,還親自發函財政部尋求協助。「那時候每個月都開一次協商會,希望能降低利息。丟臉、失敗那些都已不在乎,最重要是我們要求生!」他相信只要不放棄,總是能拚出機會。

10年還完 28億

周文東提出還款計畫,銀行團願意降息,「這樣我們負擔就輕很多。」因為沒錢買原料生產,他想出客戶自己買原料,他來代工,雖然利潤微薄,但至少維持住現金流,員工則都先給半薪共度難關。「那時候常常有員工來找我哭,我回家,夜深人靜也是獨自流淚。」周文東說,那一段時間,最給他信心的是太太。「她到處求神問卜,回來總是跟我說:『神明說沒問題。』『算命說會好起來。』要是她說:『神明說沒救了。』我應該拚不下去。」
品管站正抽樣檢測產品的重量、直徑,還要仔細檢查表面均勻度。
一有資金,周文東就先還利息,再還員工,還留下一些,繼續研發新產品,「公司還是要擴充、要成長啊。」他咬牙衝本業,「這樣過了一年多,才把員工的錢還掉、利息也還掉,然後開始還本金。」
只是周文東臨危受命當董事長的第3年,公司才開始好轉,又爆發股權鬥爭,昔日退出的老股東們又想回來爭董事長位置,市場派與公司派互相提假處分,聚隆再陷泥沼。「我後來想一想,這樣下去公司又要完蛋了,決定自己退,然後找了家族在中部有政治實力的陳秀卿女士當董事長。」周文東說,他推薦陳董,最主要還是她可以溝通,且受地方敬重。
一路走來挺過大風大浪,周文東如今能笑著回憶當年危機。
這招擺平了牛鬼蛇神的雜音,周文東則專心擔任總經理,「業績好時,我又辦了一次現金增資。」周文東一邊還債、一邊再靠整併小廠提高產能,「我們在業界是技術第一名,人家不能用的機器,到我們這邊都可以創造很高的產能。」同時,也繼續往研發高端產品前進,就這樣熬了10年,還完28億元的債,過程中沒有跳過一張票。
「其實,一開始每家銀行都已把我們當呆帳,也沒人相信我們會活起來!」周文東認為自己能讓公司起死回生,做最對的事就是沒有私心以及堅持誠信,「到最後銀行團、股東、員工都非常相信我。」2011年陳秀卿病逝,周文東才二度擔任董事長至今。

製程齊全 繼續擴廠

瑞典知名out door品牌北極狐背包,百分之百使用聚隆的木漿纖維,3個月便可被分解,非常環保。
如今聚隆有二家子公司、四個廠,分別布局不同產品。「我們不只產品多,製程也最齊全,客戶想要怎樣特質的紗線,我們都可以立刻處理。口罩也可以客製化,很多公司團體來訂購。」生產熔噴不織布及口罩的二水廠,占地1萬8千坪,還生產最高端的木漿纖維,「現在才蓋了三分之一,還可以繼續擴充。這裡原來是生產紙漿的老廠,後來要被拍賣,銀行就問我要不要來看看。」隨行的同仁佩服地說,周董從拚命還債,一路走到銀行會主動找他買廠,真的很厲害。聽著誇獎,個子不高的周文東,帶著質樸的笑容走在尼龍產線間,似乎比紗線更堅韌有彈性。

董仔靠慢跑理思緒

周文東帶領聚隆纖維起死回生,展現過人意志力。已在聚隆從基層開始學習多年、目前擔任特助的兒子周紹華卻說,小時候沒感受到父親肩上的壓力,長大才知原來公司曾財務危機嚴重。問周文東,除了夜深人靜暗自流淚之外,平常如何紓壓,他說心煩時就去慢跑、長跑,「以前一跑就是3千、5千公尺,跑步有助思考,複雜的問題,跑著跑著…就清楚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