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捨基本面勤練走圖 K線達人靠2套戰法賺千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在投信圈有20年資歷的林穎,靠技術分析戰勝股市,如今實現了做全職投資人、講師的夢想。
在投信圈有20年資歷的林穎,靠技術分析戰勝股市,如今實現了做全職投資人、講師的夢想。
在金融業擁有20年資歷的林穎,對ETF與基金相當熟悉,投資多以基本面出發,但獲利情況卻始終讓人失望,直到10年前遇到技術分析名師朱家泓,開始勤練走圖,才靠K線戰勝股市。她深信,只要熟記K線型態,不論是做當沖或波段操作,都能輕鬆獲利,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關鍵仍在嚴守停損紀律。
走進林穎在台北車站周邊不到10坪的工作室,只見桌上堆滿講義、筆記,邊忙備課、邊盯盤勢的她說:「景碩這3天出現標準『一星二陽』K線型態,又是頭頭高、底底高,之後續漲機會很大。」6月22日當天景碩股價約124元,一個多月後已衝高到200元左右。
林穎(左)跟著技術分析名師朱家泓(右)勤練走圖,熟記K線型態,以波段及當沖操作為主。(林穎提供)

林穎投資小檔案

  • 本名:林珈伶
  • 出生:1971年
  • 學歷:台北商專
  • 現職:全職交易者、投資理財講師
  • 經歷:統一投信、富邦期貨、永豐投信ETF業務主管
  • 投資心法:嚴守紀律,所有買賣依據都要眼見為憑

名師大弟子 勤學當助教

林穎笑說,有時候操作不順心或賠錢,會去找土地公聊聊天,放空思緒。
眼前這位把K線型態背得滾瓜爛熟的林穎,其實是投資圈赫赫有名的技術分析達人朱家泓的首席弟子。10年前,她開始跟著朱家泓勤練「走圖」(將上漲的股票往前回推,用技術分析歸納出起漲前特性),掌握K線的邏輯與紀律操作,如今繳出當沖平均日賺2萬元、波段獲利3成以上的驚人成績,並順利將第一桶金滾到8位數以上,今年辭去年薪數百萬元的金融高階職務,當起自己的老闆。
「跟林穎結緣是在10年前的課堂上,當時她積極提問、勤練畫圖,讓人印象深刻。」朱家泓形容,林穎對賺錢很堅持,「雖然每個人都喜歡賺錢,但願意付出這樣努力的人不多。大部分學生下了課就直接回家,但她總是很熱心留下來幫忙印講義、整理教材,當課堂助教。她能有今天的實力,不是一步登天,也不完全是我的關係,全憑她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扎實的學習。」
「我其實很笨,只會照本宣科。」林穎笑說:「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不會想太多,不知道是缺點還是優點。」她表示,技術分析雖面向很廣,看似不好學,但只要專精幾種對自己來說勝率高、好上手的方式即可,「總之就是圖怎麼走,我們就怎麼做,對初學者反而更簡單。」

波段挑強股 抓均線糾結

今年電子股因航運、傳產受到壓抑,現在不少個股在技術上都完成打底。
操作上,林穎目前將資金分成2部分:波段及當沖(短線交易),分別有對應的技術戰法。
在波段操作部分,林穎習慣從強勢股下手,每天會在盤中用看盤軟體拉出當天的強勢股,並找出符合3種線圖條件的股票。
一是股價多頭確認,判斷方式是K線符合底底高、頭頭高型態;二是5日線、10日線、20日線3條均線糾結,如果再加上60日線,呈現4線糾結更漂亮;三則是當天紅K棒要帶量向上突破所有均線糾結位置,並且紅K棒至少漲2%以上,配合MACD在零軸之上更佳。
林穎進一步說明,只要收盤前看到符合上述條件的個股,就直接買進,第一批停利目標價抓30%,停損可抓10%或守10日線跌破出場。事實上,當大盤在多頭時,很容易找到均線糾結、且帶量突破的個股,例如6月中的世芯—KY、景碩、晶豪科,7月初的通嘉,「不少電子股之前因航運、傳產受到壓抑,但都在6、7月打底完成,有突破就是進場點。」

找一星二陽 開盤定勝負

半導體、晶片等族群雖長線基本面佳,但林穎操作依線圖為準。
而在當沖判斷上,林穎會在每天收盤花30分鐘至1小時,找出「一星二陽」這個特定型態的K線組合,「因為勝率最高,判斷上也最簡單。」
所謂的一星二陽,是由第一根紅實體K線(俗稱:陽線)、第二根十字線(俗稱:星)、第三根同是紅實體K線所組成。應用上,林穎做了一些變化,當第一根紅實體K線與第二根十字線出現時,先列入口袋名單,隔天若第三根K線開盤位置,高於第二根的十字線收盤價,就會進場做當沖,也就是抓一星二陽的第三根陽線來獲利。
「開盤位置若高於前一天十字線收盤價,當天收漲機率平均有7成,前提是大盤不能差,若大盤跌,寧願不沖。」林穎指出,當沖停利抓2元,且盡量選擇100元以上的股票來沖,因為股價升降單位是0.5元,等於跳4個單位就達到2元目標。
更好的方式是利用股票期貨當沖,不僅手續費低,現股跳1元,期貨獲利2千元,在高勝率的假設下能賺取最大獲利,「若下10口期貨,股價漲1元,就獲利2萬元,能把握K線組合,一天要賺到2、3萬元不難。」記者進一步問:波段跟當沖哪一個比較好賺?林穎笑說,只要熟記K線型態,怎麼做都一樣,唯一要考慮的只有這張圖漂不漂亮。
林穎的學生黃小姐提到:「她在課堂上有很多名言,會一直耐心提醒,例如:顧好停損、獲利由上天安排、買賣依據要眼見為憑、頭頭高底底高、回後買上漲等,而她最大的強項就是對金融市場相當熟悉。」

單看基本面 慘賠數百萬

下半年為電子傳統旺季,IC設計、電競筆電等終端消費看旺。
原來林穎過去是標準的金融人,在投信圈擔任基金銷售業務長達20年,而她一開始也對技術分析抱持懷疑態度,「身邊很多厲害的基金經理人,對公司基本面、財報都很專精,我也理所當然認為買股票就是看基本面,卻沒有因此嘗到甜頭。」
她印象深刻地說,早年有一檔台股基金非常火熱,績效表現亮眼,於是她跟客戶都重押,不料遇上2000年科技泡沫,股市崩盤,基金淨值從十幾元掉到4元,不只她賠掉數百萬元,客戶也都賠了7、8成,讓她相當沮喪。
2008年金融海嘯後,她決定短暫離開投信業轉戰期貨商,原想靠台指期東山再起,但不熟悉槓桿,加上沒有紀律,再度賠錢,前後賠掉3百多萬元。
「當時除了基本開銷,我還有房貸要繳,且父母需要照顧,愛面子的我不想跟朋友講,去外面到處借錢,有時候壓力大到快撐不下去。」講到這兒她不禁眼眶泛淚,「那時期貨大賠,我會去228公園找土地公拜拜,請教土地公能不能教我方法賺錢。」
之後學會技術分析她才明白,當時賠錢都是因為買在高點,或出現轉折訊號不停損。林穎強調,不是說看財報、基本面不好,而是對於資金及時間有限的她而言,效益欠佳。也因為痛過,她才體認到紀律操作、眼見為憑、不胡亂聽明牌,是多麼重要的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