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豐田氫能車登台 台灣產官推動氫能產業鏈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由日本第一大車廠豐田打造,使用最潔淨能源的氫能車Mirai在台灣現身,吸引眾多民眾圍觀。
由日本第一大車廠豐田打造,使用最潔淨能源的氫能車Mirai在台灣現身,吸引眾多民眾圍觀。
為對抗地球暖化危機,淘汰燃油車已成各國共識,除了充電為主的純電車外,利用大自然中最潔淨能源的氫能車,也成為先進國家積極開發的新目標。上週三(12日),豐田總代理和泰車導入首部氫能車Mirai來台亮相,吸引各界目光。本刊調查,這次豐田氫能車的登台,正是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的聯華集團,看準國發會去年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納入氫能成為關鍵戰略之一,接下來還會結合中油、台電,打造台灣自己的氫能產業鏈。
寶藍色流線型的外觀、前方採用大尺寸進氣格柵,搭配狹長LED日行燈,一台充滿未來設計感的電動車,上週三(12日)現身在台北南港舉辦的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上,吸引民眾駐足討論。

氫氧產電能 廢排放是水

別以為它跟特斯拉一樣,只是一台電動車。其實,這台由日本最大汽車品牌豐田(Toyota)所設計製造的新能源車Mirai,並不需要充電,而是利用大自然中最潔淨、又取之不盡的能源—氫,就可以讓它上路。「之所以取名Mirai,就是它代表著新能源車的『未來』。它跟一般燃油車的使用方式幾乎一樣,但它排放出來,卻沒有二氧化碳等汙染物質,就只有『水』。」身為總代理的國內車壇龍頭和泰車發言人劉松山笑著說。
氫能源車起源比燃油車更早,早期如同燃油車一樣,是以氫氣燃燒產生動力的模式,安全性堪慮。隨著包括豐田、本田、現代與BMW等大車廠積極發展的氫能源車,設計出全新的燃料電池,透過氫與氧產生氧化反應來產生電能,唯一產生的廢棄物就是水。「現在純電車所充的電,幾乎都是靠碳來取得,以技術來說,氫才是潔淨能源,可惜製氫與加氫站等基礎建設跟不上。」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坦言。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圖),同時也是聯華集團董事長,相當看好氫能可以減輕碳排。
本刊調查,這次和泰車專案引進這台氫能車,與總統蔡英文宣示台灣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政策息息相關,身為國內最大商業氫氣供應商,由工總理事長苗豐強領軍的聯華集團旗下的聯華林德,看到去年國發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轉型策略,將氫能源納入未來12項關鍵戰略之列,就開始研究早已在歐美日等地推動的氫能車,是否能在台灣落地。
「聯華林德擁有來自歐洲的低碳製氫技術,本就是台積電高純度氫氣供應商。為配合零碳排政策,中油與台電在經濟部鼓吹下,主動找聯華林德合作。但國內根本沒有氫能車可供測試,因此找上和泰車,以專案形式從日本進口一台Mirai,進行營運測試,接下來還會導入豐田已在歐洲試行多年的氫能巴士H2 CITY GOLD,提供國內另一種潔淨能源選擇。」聯華林德主管對本刊透露。

補充時間短 比油價便宜

「未來,聯華林德會在台南樹谷設立第一座加氫站,也會配合中油,在高雄設立首座行動加氫站,氫能車就可以在南部地區開始運行了。」該主管說。
各界都會好奇,隨著特斯拉純電車大賣後,各大車商紛紛推出充電式的純電車,不僅車價陸續降至新台幣200萬元以下,更何況台灣根本沒有加氫站,氫能車有市場嗎?「就以第二代的Mirai來說,在日本的售價為710萬日圓(新台幣160萬元),如果加上政府補貼80萬日圓,等於新台幣140萬元就能入手,並不比純電車貴。」和泰車主管透露。
聯華集團旗下的聯華林德,正與台灣中油與台電合作,希望能協助打造台灣本土的氫能產業鏈。(翻攝自聯華官網)
不僅如此,相對於特斯拉每次充電都得耗時至少半小時(超級充電站),才能充滿8成電力,續航力也需看電池大小,很容易有里程焦慮。「以Mirai內建2個氫氣桶,可以充5.6公斤的氫氣,跟加油一樣,進入加氫站,加滿只要3到5分鐘的時間,就能跑700公里,等於加滿就能跑一趟北高來回。」該主管說。
相信很多車主們也會問,加氫的價格是否比加油更貴?「目前在美國加州加氫氣價格每公斤約4美元(含補貼,約新台幣120元),加滿Mirai不到新台幣700元,也比目前油價便宜許多。」聯華林德主管透露。
不管是車價、行駛里程與燃料成本都相當具競爭力,氫能源車看似如此美好的未來,但背後仍藏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設置加氫站 現實考驗多

首先,就是加氫站與氫能運輸問題,目前經濟部正在規劃修《能源法》,增加氫能專章,賦予加氫站與氫能運輸法源,就如同加油站一樣,居民一聽到加氫站,就會擔心安全性。「我們第一個點找了很多地方都被拒絕,最後只好在樹谷的廠區內設立。」聯華林德主管搖著頭說。
為讓氫能成為台灣降低碳排放量的關鍵途徑,經濟部已開始修《能源法》,將開放設立氫能站,並讓儲氫車上路運輸。圖為經濟部長王美花。
其次,則是潔淨氫氣的取得。由於氫不會單獨存在,必須經過各種方式提煉,目前大部分氫氣是由石化燃料中提取,業界稱之為「灰氫」,碳排量一樣很高;如果製氫氣的方式,採用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等)將水電解出氫氣,產生的就是「綠氫」,才能做到真正的環境友善。
「如果使用會產生高碳排的灰氫,就失掉用氫能做到環境保護的原意。」近來相當關心能源議題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直言。「未來50年地球石油趨向枯竭,包括大型船舶、飛機,甚至太空船都難以用鋰電池當能源,屆時氫能就可以幫忙代替石油。」
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接受本刊專訪時,也相當看好氫能車在大型運輸車輛或者船舶等應用。
不只童子賢,蘇純興接受專訪時也特別點出,長距離、固定路線的大型交通工具,如大巴士、大卡車,不可能背負沉重的鋰電池,此時氫能就能派上用場。「像台積電這種追求零碳排的用電大戶,就會要求運輸車改用氫能車。」蘇純興說。
氫將是地球石油耗竭後,下一重要能源,國外已有氫能應用在大型運輸卡車上。(翻攝自Port of Los Angeles臉書)

低碳排藍氫 冷能再利用

這次和泰集團展出的氫能車生態系,也把氫能車關鍵的儲氫氣槽展示給外界看。
同樣關注氫能發展的還有聯華集團董事長的苗豐強,「現階段台灣要推綠氫不work,綠氫要有綠電,但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推綠氫要10年以後。唯一的解方就是採取比綠氫便宜6到7倍的『藍氫』,還能回收二氧化碳、二次發電、並有冷能可用。」
20230414fin006
所謂的「藍氫」,是利用天然氣製造氫氣,將天然氣以水蒸氣轉化法,把製造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收集後純化銷售。而天然氣液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冷空氣,可將冷空氣儲存後發電,就是苗豐強口中的二次發電,還能有多餘的冷能,可以給冷鏈或者低溫養殖業者使用。
氫能發展在台灣只是剛起步,一台酷炫氫能車的登台,背後也隱藏著政府推動潔淨能源轉型的決心,眾多台廠們在跟風純電車之際,似乎也該注意這股氫能狂潮帶來的新變化。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