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持續加碼過去鮮少大買的石油股:西方石油公司(NYSE:OXY)。根據公開資訊統計,波克夏從5月中連續買超6天西方石油股票,共2億美元,而截至5月底,已持有逾2.1億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價值逾126億美元,持股占比24%。
【理財最前線】與巴菲特同步買進 碳捕捉概念股搖身黑馬

全球政府致力實現2050淨零碳排目標,台灣也預計最快年底上路「碳交易平台」,再次引爆市場碳權商機。觀察碳權概念股,多數投資人聯想到造紙族群,或擁有龐大林木、土壤資產的公司,不過法人透露,綜觀整個淨零碳排產業,市場中碳捕捉族群表現仍相對落後,該技術也是減碳過程中的關鍵,相關個股可望成為低價黑馬股。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透露,會持續加碼西方石油,主因是青睞該公司「碳捕捉」技術。這家頁岩油商因積極發展碳捕捉領域,並斥資10億美元在西德州興建第一座工廠,宣布在2035年以前,將在全球興建70座工廠,每座工廠預估1年可從大氣直接捕捉多達100萬噸的溫室氣體,備受股神關注。

全球瘋零碳 掀投資熱潮
保德信全球生態友善ESG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張書廷分析,碳捕捉具龐大商機,「企業做得好,可直接變成抵減項目,變成『負碳』,也能販售碳權轉成盈餘。」而一個完整的碳捕捉生態鏈,還包含利用與封存(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當中每個環節都需要龐大基礎建設,以及高深技術門檻,大型石油能源公司如西方石油、埃克森美孚(XOM)、NRG能源(NRG)因有現成利基成為焦點。
全球政府積極實現零碳排目標,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總統蔡英文宣示籌設台灣碳交易平台,預計最快今年底前上路,此消息再次推升市場對碳權概念股的投資熱潮。籌碼面觀察,3大法人也正積極搶進布局相關概念股,包括碳權、碳匯資產、碳捕捉、碳盤查等。

觀察相關概念股表現,目前受市場熱議的包括華紙、永豐餘、農林等個股,但「碳捕捉」族群則相對被忽略,股價自然落後。事實上,碳捕捉做為減碳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國際能源署(IEA)更將其列為關鍵的淨零行動,而碳捕捉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其中化學吸收法是目前二氧化碳捕捉中最常使用的捕捉技術,其更有效率,且可獲得較高的二氧化碳脫除率。
此外,碳捕獲後,後續的碳再利用轉化成為聚合物、化學製品、新材料,過程皆離不開特用化學產品及製程。台股中特用化學族群約10檔,包括東聯、永光、中華化、永純、三晃、上品、長興、東鹼、勝一、聚和等。
「股市要反映題材,會先反映未來,當碳捕捉技術出現突破,低基期股價很容易先噴,搖身黑馬股。」國票證券分析師孫嘉明指出。據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過去50年成功捕獲的碳排放,僅占整體的千分之一,足見未來商機。
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每家特用化學公司都有碳捕捉的能力,只能說化學公司具備相當好的利基,可發展減碳技術,市場也給予部分個股較高本益比。操作上,建議搭配法人買超、獲利穩定或高殖利率特性,更值得長線布局,其中以東聯、中華化、永光等電子級特化廠商為重點留意標的。

東聯:碳捕捉技術 已再製供貨
化學廠東聯被視為碳捕捉大熱門,主要在其已成功利用環氧乙烷(EO)製程副產品產出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再製供半導體、工業客戶使用生產成其他產品。東聯表示,目前二氧化碳業務進展順利,半導體客戶預計第二季通過認證,預估今年氣體出貨比重,將一舉從去年約7至8%、拉升至20%。
元富投顧指出,東聯第一季稅後淨利6.3億元,年增率由負轉正,每股純益(EPS)0.72元,優於市場預期,其中特化加氣體比重提升至37%,而市場供給過剩的乙二醇(EG),開始逐年調降營收占比至6成;隨產品組合優化、毛利率改善,預估今年稅後淨利8.12億元,EPS為0.92元,目標價上調至30元。另外,籌碼面觀察,東聯為特用化學股中,法人持續買進的個股。

中華化:電子化學品 跨半導體製程
特用化學廠中華化,前5個月累計營收7.32億元、年減25%,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振,以及去年同期產品價格與需求均居於高檔、基期較高所致。
內部表示,公司產品組合上,特化占約26%、基礎化學品占約54%、電子化學品占約20%,受去年第二季、第三季產線停工等因素影響,電子化學品去年業績呈現衰退;但今年由於半導體客戶先進製程需求仍佳,而電子化學品多應用先進製程,預期需求維持正向,其他濕式電子化學品,擬跨入半導體、記憶體及封裝測試所需高階化學品,今年營運審慎樂觀。
法人提醒,中華化股價在5月中因外資買盤湧入拉出波段漲幅,本益比近40倍,操作不宜追高,建議待股價回落季線31元酌量布局。
永光:化學利基 助攻減碳技術
化工大廠永光前5個月累計營收32億元、年減19.4%,主因在於主要產品線如色料稼動率不佳,且面臨同業價格競爭,導致毛利率下滑。
永光總經理陳偉望表示,第一季受全球經濟趨緩、需求不佳所拖累。永光4大業務中,色料化學品占比最高約38%,從客戶端訊息來看,預期下半年可望好轉;另外,永光特用化學營收占比29%、電子化學品約14%,產品特色在分子結構複雜、化學反應步驟多,在特化、色料特化、色料產品持穩復甦下,公司將在既有的化學利基上,持續強化減碳技術。
業內分析師指出,永光營收雖未回穩,不過技術面觀察,股價21元已接近10年均線位置,且月KD黃金交叉,若未來技術上有所突破、營收轉佳,股價相當具上漲潛力。
特化族群因籌碼穩定,容易炒作,中華化、永光隨減碳題材發酵,短線當沖比偏高,散戶進場留意波動風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