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該在10年內找到半導體製造的下一步是什麼!」地緣政治專家、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簡稱亞堅會)董事長林夏如接受本刊專訪時握緊雙拳說:「美國和中國現在都在舉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在兩強的擠壓下,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業未來一定會被壓縮。」
【亞堅會董事長專訪全文】逆全球化浪潮襲捲 台灣優勢不再 林夏如:10年內要找到半導體下一步

地緣政治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浪潮襲捲而來,全球經濟版圖面臨重整,尤其強國在半導體的角力競賽,更是如火如荼,擁有半導體產業鏈優勢的台灣要如何因應此變局?亞堅會董事長林夏如接受本刊專訪示警:「台灣要在十年內找到半導體製造的下一步!因為中國和美國都在舉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製造,台灣一定會被擠壓,如果找不到下一步在哪裡,台灣就會踩進『高收入陷阱』,貧富差距懸殊,也就是大多數的人沒有錢!」

美中奮起 衝擊台積電
台灣擁有「科技島」美名,撐起全球半導體產業一片天,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競相邀請護國神山台積電前往設廠之際,林夏如的一席話不啻振聾發聵,「當美國和中國這麼強大的國家,用政策補貼發展半導體產業,接下來會發生的影響力一定很可怕!」

林夏如皺緊眉頭說:「從美國去年10月第一次頒布晶片禁令,到今年10月頒布第二次晶片新禁令,有沒有先問過台灣政府或是廠商呢?答案顯然是沒有。台灣只是被動地等美國頒布的禁令,然後遵守這些限縮廠商發展空間的規定。我們的政府不但沒有政策可以幫到台灣廠商,4位總統參選人也完全都沒有主張。」
提出警示的林夏如是何許人?她是少數能遊走在台灣、美國與中國三地的國際關係權威專家,目前擔任由台積電、聯發科、富邦集團、宏碁等大企業共同支持的亞堅會董事長,同時也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研究教授、習近平母校-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過去並曾協助中芯半導體的創建,夫婿何漢理更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特別國家戰略安全顧問。

林夏如在台灣政商界的人脈廣闊,她多年來兼任多家國際公司獨董,目前為高盛集團亞洲銀行、朗廷酒店集團、泰科集團與聯發科獨立董事。因此,即便沒有官方身分,林夏如依然能邀請前澳洲總理滕博爾(Turnbull)、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等國際政壇要角來台發表專題演講,影響力不容小覷。

晶片禁令 台廠都受阻
對台美問題有深厚研究的林夏如分析:「台灣在看美國的時候,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台積電設廠的亞利桑那州,而是應該把目光放大到美國其他各州,看看美國人到底在想什麼?」她語重心長地說:「在美國政策出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進行了解,想辦法避免這些政策傷害到我們呢?」
實際上,台灣半導體業在美、中兩強角力下,處境日益艱難,剛開始只有晶片不能賣給華為,後來台積電被美國政府強力延攬前往亞利桑那州設廠,後因招工不順、物價高漲和量產時間延後等問題困擾不已,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台積電美國廠遭外界質疑變成「錢坑」。業界人士透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的錢坑究竟由誰來填補,已經成為客戶們最關心的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媒體10月初報導指稱台灣廠商崇越科技、亞翔、漢唐、矽科宏晟等4家業者協助華為蓋半導體廠,經濟部隨即配合宣布啟動調查,關鍵技術也將加強管制;此外,去年美國晶片禁令限制16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機器設備和軟體進入中國,今年的晶片禁令進一步升級,台積電大客戶輝達的人工智慧晶片甚至可能被迫取消50億美元的訂單。

顯然,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伸出來的長臂管轄權,已經對台灣半導體業的發展空間造成衝擊,但台灣朝野各界迄今束手無策。林夏如認為台灣的隱憂除了美國的打壓,還有來自中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大力扶植。
IC設計 防中國趕超
「經過3年的晶片禁售令後,華為推出了7奈米晶片的手機。」林夏如說:「業界都知道華為新手機用的晶片應該不是真的7奈米,這代表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製造的圍堵達到效果,中國要用非常昂貴的成本才能生產所謂的7奈米晶片。但是,那又如何呢?中國根本不在乎要花費多少成本來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而且國防軍事需要的晶片幾乎用不到先進製程,中國現在一樣可以生產軍事武器所需的成熟製程晶片。」

林夏如最後下了結論:「美國能夠拖慢中國發展先進製程的時間估計只有10年,10年後他們(中國)還是可以發展出高階晶片,製造業一定會被生產成本更便宜的地方取代,所以台灣在這10年的時間,應該要發展更多元的經濟基石,找到半導體製造的下一步是什麼?否則,一旦10年後中國的半導體製造技術趕上來,台灣就有可能被中國的低成本所取代。」
記者追問她看好半導體之後的下個產業是什麼?今年開始擔任聯發科獨立董事的林夏如認為,IC設計或許是台灣繼半導體製造業的下一個護國神山,「IC設計雖然也面臨中國的競爭威脅,但是我們有半導體先進製造的產能,他們沒有。」

台灣慎防 高收入陷阱
林夏如進一步提出警告,「台灣的經濟成長已經趨緩,工資追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所得不均無法改善,大都市的房價讓年輕人完全負擔不起,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如果10年內不能找到半導體的下一步,台灣就會踏入『高收入陷阱』,這也是我下一本書的研究主題。」
林夏如闡述她對高收入陷阱的看法,「高收入陷阱最大指標就是美國,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貧富差距太懸殊,也就是大多數的人沒有錢!這是他們最大的惡夢。」林夏如說,美國用晶片和貿易戰企圖和中國進行脫鉤,但仍無法解決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經濟問題,即便拜登成功將台積電和三星拉到美國設廠,協助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但這對美國解決高收入陷阱問題並沒有幫助,關鍵就在於沒有創新產業。

「除了美國以外,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澳洲和歐洲國家也都陷入高收入陷阱當中,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實行民主制度。落入高收入陷阱的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包括生育率下降、房價高漲,年輕人發展機會受限,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她提醒台灣對此也需謹慎面對。
林夏如接著說:「你到歐洲去看一下,這些國家有什麼創新產業呢?不但看不到,而且還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所以貧富懸殊問題非常嚴重,美國也是一樣,從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開始到現在,貧富差距太大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而且還更嚴重。」

至於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拜習會」,能否為陷入僵局的中美對抗帶來曙光?對此,林夏如一語道破:「我也希望拜習會有好的發展,但美中對抗從川普開始,美國對中國政策從全面交往變成戰略性的競爭;拜登當總統以後,大家以為會有改變,實際上並沒有,美國對中國發展半導體的圍堵,只會更嚴格。」
半百壯舉 張忠謀支持
出生在台北萬華、中學時期就赴美讀書的林夏如,在家說的是台語和客家話,16歲跳級進哈佛大學,21歲畢業,加入美商摩根史坦利前進菲律賓,32歲與台灣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一起成為高盛證券亞洲最年輕合夥人,掌管10億美元和亞洲12國投資,並且是阿里巴巴和中芯國際創始投資人,學經歷傲人。林夏如早在高盛證券任職時,就認識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等人。

7年前,林夏如撰寫的《台灣的中國兩難》出版,書中探討台灣經濟依賴中國,中國卻始終威脅要兼併台灣,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的困境,引起不小回響。林夏如打趣說:「有讀者對我說,這本書的題目現在換成其他國家也都可以再出版一次,例如美國的中國兩難、日本的中國兩難,或是德國的中國兩難,因為這些國家現在也都面臨中國的擴張競爭威脅和市場誘惑問題。」
2年前,林夏如回到台灣籌備成立亞堅會時,曾經拜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尋求支持,林夏如笑著說:「當我告訴他想要成立台灣第一個非營利的民間智庫組織時,他跟我說:『我在妳這個年紀(五十多歲)的時候,也才剛來到台灣重新開始,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太遲。』」張忠謀簡單幾句話,無形中為她領軍的亞堅會做了背書和加持。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