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台幣一度強升觸及28字頭,但最後一日重貶來到29.9元,7月升勢再起,匯市強震,究竟未來走向如何?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終版未出爐,緊接著又推動「大而美法案」、穩定幣法案(GENIUS),一連串動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那就是不希望美元太強,特別是看空美元的投機部位持續增加,美國經貿環境正在改變,台幣欲弱不易。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黃詣庭也指出,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不斷下探的最大原因,是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的不信任,加上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動能恐將放緩,因此呈現相對弱勢格局,「待聯準會展開新一輪降息循環,在與他國利差收斂下,美元指數貶勢還將延續下去。」
「川普弄貶美元,表面上看似為了增強外銷競爭力,但真正用意是降低美國負債,特別是債券的價值。」資深分析師李永年解釋,川普祭出「美債消失術」,弱美元是趨勢,「以技術面來看,近2年半美元指數月線已漸形成M頭走勢,而一旦M頭成形,美元指數恐再下探10%,台幣則相對升值10%,預估將來到26.9元。」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少數能讓人看清的大方向便是:弱美元、強台幣。相較外銷行業慘兮兮、國內壽險業苦吞匯損的窘況,資深分析師陳榮華指出,以台幣支付、進口導向的產業因匯兌收益導致成本下降、提升毛利的效益,有望在第2或第3季財報中顯現。
相關受益產業包括:原物料進口占成本極高的食品業、航空運輸、觀光旅遊及資產營建業。避開因打房而急凍的資產營建股,本刊以本益比低於17倍、現金殖利率高於3.5%、近2至3年(含2025年)連續配息的條件,挑出卜蜂、大成、德麥、泰山、南僑、五福、雄獅、長榮航和華航等9檔個股,投資人可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