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郵報》報導,亞貝茲在影片中表示,首先,千萬別輕易點餐廳的「特餐」。聽起來很誘人,但這名老闆直言,那些和季節食材無關的「特餐」,往往是廚房為了清掉快過期的食材,特地加上濃重醬汁、華麗裝飾來掩蓋。也就是說,你可能花了大錢,卻只是吃到昨天的「剩菜升級版」。
第二個地雷是「內陸城市的海鮮」。餐廳老闆提醒,除非確定店家每天都有新鮮進貨,否則千萬別碰生蠔、蛤蜊這類貝類海鮮。因為若保存或處理不當,精緻的海鮮拼盤可能變成「食物中毒炸彈」。
此外,吃到飽餐廳的「雞肉料理」也榜上有名。老闆解釋,大量出菜的自助餐,很難確保每盤雞肉都維持在安全溫度。一旦溫控失誤,就容易孳生細菌,他打趣說:「你當下不會發現,但12小時後你的肚子就會告訴你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連飲料裡的「冰塊」都有玄機。很多餐廳忙到沒時間清洗製冰機,結果冰塊成了「冰鎮培養皿」,顧客等於是在喝一杯加料的「細菌特調」。
最後餐廳老闆給了一個「外食自保公式」,吃東西前問自己「這道菜在廚房裡流轉得快不快?」,如果答案是不快,那最好別點。因為菜太冷門,就代表不新鮮或放太久。
事實上,除了衛生問題,餐廳在菜單設計上也大有心機。美國優惠券平台Proxy Coupons執行長佛瑞德哈靈頓(Fred Harrington)指出,多數人看菜單時,會在90秒內決定要吃什麼。南加州大學心理學講師傑森布爾(Dr. Jason Buhle)則分析,餐廳會刻意把價格放在不顯眼的位置,甚至把料理名稱放前、價格縮小放後,目的是要讓顧客先被食物吸引,忘了心痛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