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房貸荒,購屋族房貸排撥等待時間長的困境引民怨,楊金龍表示,當前民眾申貸排撥現象,主因為公股銀行承做新青安貸款案件多,致2024年9月以來公股銀行不動產貸款比例居高不下,如何解決「新青安貸不到」「排撥時間過長」之困境,楊金龍提出三解方。
第一,金管會宣布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排除新承做之新青安貸款;第二,民眾未來公股銀行亦可透過多吸收存款,使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之分母提高,以增加承做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的空間;第三,民營銀行之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相對較低,仍有貸款承做空間,宜增加承做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以協助緩解當前民眾申貸排撥現象。
楊金龍表示,希望民營銀行也可協助首購、無自用住宅者,若因協助首購及無自用住宅,「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高一點有什麼關係」,央行將給予彈性空間。

對於央行提出的解方,建商業者並不買單,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指出,新青安貸款排除銀行法72條之2限制後,新青安貸款條件未變,首購族貸款時一樣受到銀行「授信5P」限制,即貸款時須審核貸款人資歷(People)、資金用途(Purpose)、還款來源(Payment)、債權保障(Protection)和未來展望(perspective)。
「收的比放的多」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認為,雖然新青安貸款不受總額管制後,可望帶來1,300億元資金活水,但去年調升2次存款準備率,市場抽走3,000億資金,這次沒有降低存款存備率,水龍頭的水源一樣不夠。
陳勝宏指出,每家銀行都希望提升存款,但市場就是「水量不夠」缺資金,若要銀行吸收存款,勢必增加成本,可能導致放款利率提高,造成惡性循環。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則預期,排撥時間過長的窘況應可望改善,且央行本季理監事會提出相關解方,有助減少民怨。不過因為如今高房價,符合新青安概念房產逐漸變少,且房市熱況乃為投資氛圍所致,因此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