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鴻海自今年5月起與日產展開協商,洽談內容涵蓋工廠約54萬平方公尺的土地、建築及生產設備,並考慮接手部分員工。追濱工廠為日產的電動車生產基地之一,具有完整的生產體系與技術條件。
不過,日產開出的售價據稱超過1000億日圓(約新台幣200億元),遠高於周邊地價與公告地價所估的300至400億日圓市值,即使考慮老舊設備成本,仍被視為不具經濟效益。儘管如此,鴻海認為在日本建立電動車生產基地具戰略意義,願意承擔不利條件以促成交易。
日產執行長艾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今年7月曾宣布,追濱工廠將於2027會計年度末結束生產,並考慮出售或改變用途。日產同時與其他潛在買家接觸,但對鴻海的提案始終未明確回覆。隨著談判延宕,渴望加速布局日本電動車市場的鴻海逐漸失去耐心,最終決定退出。
消息人士透露,日產內部有人質疑為何不接受鴻海的方案,但現任經營團隊顯然不願被外界解讀為「接受鴻海救助」。目前尚未傳出其他買家談判有明顯進展。
對於外界關切追濱工廠的後續規劃,日產發言人僅回應表示,公司正評估出售或重新利用工廠資產的多種可能性,並與外部單位協商;至於與鴻海談判破局的具體細節,日產並未多做評論。鴻海方面則拒絕回應媒體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