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分享這項哈佛大學的逆齡實驗表示,研究團隊最初的目的是想知道,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心智重返二十年前,身體是否會同步重返年輕,實驗結果給出肯定的答案,清楚顯現當一個人認定自己「老了」時,這句話本身就會成為加速衰老的指令,我們平日脫口而出的語言,實際上就是在向大腦發出「老化」的信號,強調「心態的力量真的能讓人年輕二十歲」。
黃軒進一步指出,後續研究發現習慣性說出「我老了」、「我記性差」這類帶有負面暗示的詞彙,會加速細胞的老化進程。因此,研究人員指出我們要徹底改變這種「老化語言」,為大腦輸入一個全新的生命腳本。不妨試著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把「我不行」換成「我再試試看」;把「我老了」改成「我有經驗」而將「太晚了」替換為「現在開始正好是時候」。
黃軒總結表示,日常的語言就是我們無時無刻對身體發出的暗示,當你積極地改變用詞,大腦的神經連結也會隨之重塑,充滿活力。研究提供幾項逆齡秘訣如下:
抗老有哪三大秘訣?
1.改變說話的習慣:別讓「老」字變成口頭禪,試著在負面句尾加入「不過」來轉念,這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激發動力與自信。
2. 找到讓人願意早起的「火花」:有強烈生活目標和使命感的老人,其死亡風險可顯著降低。不論是種花、繪畫、含飴弄孫還是做志工,只要讓自己有「被需要」的感覺,大腦就會自然釋放「催產素」,這是最天然的抗老秘方。
3.學習新科技,維持大腦永遠「在線」:想要腦筋靈活不打結?秘訣就是與新科技接軌。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只要開始學習用智慧型手機或上網,就能有效刺激大腦的決策區和記憶區。因此,鼓勵長輩們善用智慧型手機的功能,主動上網搜索或用Google Earth環遊世界,就是讓大腦持續運轉的最佳方式。
黃軒最後鼓勵大家,只要心態夠年輕,大腦就永遠不會退休。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發自內心相信自己還能變得更棒。所以,下次照鏡子時,別只專注於臉上的皺紋,而是應該告訴自己:「我不是變老,我是在發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