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觀察這次行動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寶佳少東林家宏歷時半年以上的布局。林家宏長期以低調聞名,但在資本市場一向以果斷著稱,被外界形容為「金融大鱷」。
此次對中工的併購動作,被視為他近年再度出手的「非合意併購」。去年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因京華城案遭羈押,使其企業版圖蒙受衝擊,中工長期經營績效不佳,而旗下中石化龐大土地資產更讓其成為獵場中的「低估標的」,據了解在沈慶京遭收押後,讓林家宏覺得「時機到了」。
在決心確認後,林家宏指派大華建設董事長鄭斯聰組成虛擬併購團隊,包含律師與股權策略專家,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沙盤推演各種進場 scenario。今年初成立的堡新投資被視為為併購量身打造的平台。
直到11月3日堡新持股觸及申報門檻,隔日寶佳旗下華建公告已集結15家法人與自然人買入中工逾18萬張、合計11.8%股權,併購意圖正式攤在陽光下,寶佳團隊後續持股仍會持續增加。
寶佳能在資本市場頻繁攻城掠地,靠的是本業累積的驚人資金能力。近十年間推案量破兆元、銀彈庫估計上看千億元,被視為林家宏在市場上「一出手便是重拳」的最大本錢。
據了解,林家宏的投資並非短線套利,他過往入主皇普建設、收購大華建設皆屬長期持有與專業經營模式,「不像是典型的禿鷹」。他慣常授權專業團隊管理,以績效與執行力作為唯一標準。
面對外界質疑,寶佳副董事長林家宏回擊,企業競爭力建立在獲利、效率與尊重人才,並非情感呼籲;企業若無法提升薪資、無法讓股東獲利,再多「忠誠論述」也只是空話。他強調,專業治理與透明制度才是企業能永續的根本。
與此同時,中工自身資產處分也面臨壓力。「陶朱隱園」17樓戶買方要求重新議價,成交價從12億元降為11.1億元,中工只能尷尬接受「雞肋價」。外界認為,這反映中工在銀行團壓力下已失去議價主導權,使當前的經營權爭奪更添變數。
隨著寶佳步步進逼、威京派卻因司法因素勢弱,中工逾16萬名股東正緊盯這場關乎企業未來的戲劇性攻防,整場戰役如何落幕,已成當前市場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