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萬張機票被退 估損失數十億人民幣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英國航空情報公司OAG分析師格蘭特(John Grant)指出,近期至少已有49.1萬張中國飛往日本的機票遭取消,約占總預訂量3成以上。航空分析師(Li Hanming,音譯)也表示,16日中國航空公司受影響航班比例高達82.14%,17日仍達75.6%。16日取消票量更達新訂票量的27倍,是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從未見過的規模。撤銷最嚴重的為上海往東京及大阪的航線,估計造成中國航空公司損失可能達數十億元人民幣。
《南華早報》進一步引述格蘭特分析,中日航線由中國國航、東航、南航等國營航空公司主導,連同另外4家航空近期皆宣布可提供旅客免費退票或改期措施。由於航線結構偏向中國主導,這場退票潮對中國航空的衝擊恐怕比日本航空公司更大。
中國企業掌控赴日旅遊「一條龍服務」
雖然中國以「抵制赴日旅遊」作為政治回應的方式並非首次,但實際受損的對象早已不再侷限於日本旅遊市場。日本資深記者姬田小夏曾於2023年在ChinaReport撰文指出,日本自2003年推動入境觀光政策以來,本希望帶動國內旅行社與周邊產業成長,然而在疫情前真正迅速擴張的卻是深耕日本的中國旅遊產業鏈。
姬田表示,2019年中國旅客佔日本所有外國旅客3成,龐大市場吸引大量中國企業提前布局,從旅行社、郵輪、巴士、免稅店、餐廳到物流都由中國企業經營。她在鹿兒島港口調查時發現,接送中國團客的巴士幾乎全由中國公司營運,旅客抵日後也被帶往中國資本經營的商店與餐館,形同一條龍式的封閉旅遊鏈條。換言之,日本政府投入大量預算吸引觀光客,但實際獲利者多是中國企業,日本本地旅遊產業能分得的利益有限。
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這波退票潮除了重創中國航空,也使在日本布局完整的中國旅遊生態系出現直接損失。相關分析預估,未來數週飛往日本的航班量將比上週下降超過3成,且明年1月前的航班受影響最大。
整體來看,中國藉由旅遊抵制向日本施壓,但在航線主導權與旅遊體系由中國企業掌握的情況下,這場退票潮最終造成的衝擊,恐怕比外界想像更集中地落回中國自身航空與旅遊業者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