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灣3年定居的江振誠,為了執行工作任務來訪高雄2、30次,雖然因為工作緊湊很少能到餐廳好好用餐,不過他一定必吃在地小吃。他說自己很喜歡鹽埕小吃,像是筒仔米糕、綜合茶、燒肉飯和炸白糖粿等…,他突然像是想起什麼似地追加說:「啊,還有丹丹(丹丹漢堡)啦。」
高雄迎接米其林前夕的名廚對談 江振誠:高端料理可向小吃取經

高雄今年將被納入「紅色美食聖經」2022年《米其林指南》的評鑑城市範圍,全城高端餐飲業摩拳擦掌迎接國際級評鑑。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特別安排名廚江振誠與Ukai-tei Kaohsiung懷石料理長廣瀨晉平,對談廚藝創作及對高雄飲食文化觀察。江振誠形容自己對高雄的印象就是「大」及在地人的款待之心,他建議高雄的高端料理可以向地方小吃取經、善用在地物產,做出帶有辨識度的頂級料理。
江振誠還反問媒體:「那你們知道綜合茶加了什麼嗎?」正當外地來採訪的媒體一片霧煞煞時,只有在地資深美食記者顏怡今正確解答:「金桔、檸檬、梅子茶和冬瓜茶、彈珠汽水。」同步印證這份星廚的高雄小吃口袋名單十分接地氣。


高雄晶英國際行館這回以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正展出的《有光的地方》藝術展為主題,邀請江振誠及廣瀨晉平,以其中的8件藝術作品作為靈感,打造要價位5萬多元的高價藝術饗宴。在餐會活動之前,兩人座談分享星級料理之路,並介紹這次餐會打造的甜點及螢烏賊等菜色。會後媒體追問江振誠來高雄都吃些什麼,他講出一連串小吃名單。
形容自己旅法期間只在米其林餐廳工作過,「始終追求極致。」江振誠指出:「料理星級料理的主廚和其他人最大不同就是具備三個P,分別是Passion(熱情)、Patience(堅持)及Persistence(恆毅力)。」江振誠強調,料理人除了學習烹飪、審美,也要加入「自己」的元素,「別人會的我也要會,但是我也要會別人不會的。」


江振誠觀察台北、台中和高雄等地的法餐(高端料理的代表)後提出思考:「我們要思考是能夠做出什麼是可以吸引國外主廚?或是成為獨樹一幟、帶有辨識度的料理。」他舉例說:「法國波爾多、勃根地、巴黎、里昂或普羅旺斯,無論是Fine Dine 或是casual fine dining 都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城市美食應該要追求差異性,他期待在高雄看到結合在地特色、善用地方食材的高端料理。
江振誠形容自己對高雄的印象就是「大」,包括有環境、空間和建築物的「大」;食物的「大」(大碗) ;以及高雄人對外地人款待的心。他認為,高雄想要發展高端料理的優勢,是環境具有規模,能給客人完整體驗,相較其它城市更顯大器。


對於高雄被列入米其林評鑑城市,江振誠和廣瀨晉平都認為是好事,因為人們會認真看待料理及餐飲服務,料理人也會有想要追求的「天花板」。在高雄耕耘頂級日式料理的廣瀨晉平認為,米其林會激起料理人的心,讓大家一起挑戰新的事物。
想要推動美食港都的城市意象,高雄市政府近來積極規劃活動,向各界介紹高雄美食。除了這場在「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舉辦的星級客座主廚分享座談會,邀請星廚江振誠和高雄Ukai-tei Kaohsiung料理長廣瀨晉平對談;之前還舉辦「摘星指南─高雄米其林之旅」分享會,以及「Bon Appétit ! Kaohsiung高雄餐盤發見計畫」,介紹高雄特色餐酒館;另外還有「肉燥飯爭霸賽」、「鹹酥雞嘉年華」以及「大港吃鍋」等接地氣的小吃活動,顯示高雄的美食動能豐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