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華在自救會擔任志工2年了,他說,年輕時老家的房屋一部分被土地徵收,只好貸款改建,他開始幫忙家裡還債,難有存款。後來結婚生子,太太產後憂鬱症無法工作,也無法帶小孩,他只好請24小時托嬰,月月入不敷出,開始用信用卡預借現金,每次借個3,000、5,000元,有時小孩生病住院,就得借更多。
當時信用卡市場正熱,「有時去夜市走走,就有辦信用卡的攤子,一直在推銷,也沒什麼審核。」他想要多一些現金可以周轉,比較安心,就越辦越多張。「我都準時繳最低應繳金額,銀行還主動幫我調高額度,有一家銀行短短2年就把我的額度從5萬調到50萬元。」那像是撒旦給的蜜糖,明明他月薪僅3萬多元。
卡債悄悄如雪球越滾愈大,最後直衝過來將他輾壓。當他連最低應繳金額都繳不出來時,已辦15張信用卡,外加一張經典的喬治瑪麗現金卡,2006年他與銀行協商,才知道利滾利加上高額違約金,卡債已達156萬元。與銀行協商後,他努力還債,每月固定還2萬多元,「可是我月薪才3萬元,所以每個月都要跟朋友借錢還債,硬撐繳了14期,就繳不出來。」
銀行不斷催債,楊錦華壓力大,開始高血壓、肩頸僵硬,且總是失眠到半夜2點才能入睡。他在工廠工作,「機器都是高速旋轉,有一天我操作機器時居然打瞌睡。」他嚇到,決定辭職。經濟雪上加霜了,他只能躲債,休息一陣子後,他改當蓋鐵皮屋的臨時工,領現金,以免被銀行找到,遭強制扣薪。

2010年,他得知有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這個組織,上門求助,律師替他送件,無奈當時雖已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但門檻極嚴苛,楊錦華與母親同住,老家是自有住宅,不符申請條件。他只好繼續當臨時工躲債。
通過更生後 打消了輕生念頭
一晃十多年,前幾年,他的姊姊癌逝,母親與他聊到卡債的老問題,他只回,自己會處理,要母親別管他。楊錦華對我們說,那十幾年一直很不順利,為了避免被強制扣薪,「報章雜誌徵人的工作我都不能去應徵,只能靠朋友幫忙介紹臨時工,但又常被廠商找理由拖欠工錢,有時候連生活費都沒有。所以我只打算活到60歲,60歲時小孩大學畢業了,我已經沒有負擔,也老了,就去結束我自己。」
知子莫若母,母親哭著說:「你姊姊剛走,我已經很難過,你再做傻事,你要我怎麼活下去?」孝順的他只好答應母親再試試看,重新踏進卡債自救會的大門。那是2023年。
他也開始在自救會當志工,「我這次重新申請,心裡就決定往後的人生要奉獻給自救會,除非我不能動。」每月最後一個週六,他一定一早從桃園趕到台北,不管照顧弟弟再累。他的弟弟中風,這幾年都靠他在家照顧,也因此無法工作,母親每月僅給8,000元當照護費。
幸而《消債條例》經過2次修法,門檻不再那麼嚴苛,就在今年4月,他終於通過更生,法院判決他每月只需還350元。今年,他也正好60歲,一個他原本想自我了斷的年紀。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