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購族小文(化名)半年來為「搶貸」疲於奔命,「聯徵拉了又拉,上面是滿滿的努力⋯」小文說,一來擔心違約賠錢,二來受盡銀行的冷言冷語,「真的累了,建商願意解約,就算被占便宜,也感謝手下留情。」最後,小文簽署「放棄優先承購買權切結書」,和建商達成協議賠付10萬元違約金。
回顧這半年,小文前後探詢不下10間金融機構,像是新光銀、台北富邦銀、中國信託銀、玉山銀、農會、國泰及富邦人壽等,拿到的利率落在2.9%到3.1%之間,而貸款成數僅能給到7成,「有的不是以貸款水位不足婉拒收件,不然就是說我們達不到新的申貸標準,另開出一些條件要我們買單。」
事實上,小文面臨的狀況正在全台各地上演。33歲首購族于小姐在基隆買下預售案做為結婚房,「原本講好『整批房貸』由華南銀行承作,但是建商卻通知說銀行不配合了,叫我們自己找銀行。」于小姐心急如焚,找台銀、高雄銀、第一銀等銀行申貸都碰壁,「銀行說估不到那個價,算下來只有合約價670萬元的6成而已,100多萬元的缺口我只能跟男友湊錢、向父母借錢。」
房貸族人在冏途,銀行扛著「限貸令」的祭旗,有條件式的核貸則是公開的秘密。桃園首購族洪先生買在大園建案,約好申辦整批房貸由合庫銀承作,「但合庫銀要我們綁房貸壽險才可貸40年,寬限期給1年,成數也不保證給足8成,且房貸壽險只能選擇保費較高的『平準型』,有的鄰居手頭較緊,想選擇保費較低的『遞減型』,合庫銀則拒絕辦理。」
洪先生納悶,自己的年紀才39歲,要貸款的房子又是剛完工的新成屋,「年齡和屋齡都很年輕,以我的資格不綁商品也能貸到40年,為何要逼我們只准買這個、不能買那個?」
小文也遇到申辦貸款時,銀行端出各式配套花樣,「像是台北富邦銀行採客戶分級制,存款需達到300萬元以上,才有機會拿到8成貸款;新光銀行存款基數至少要3個月,我能做的就是向朋友周轉30萬元養紀錄。」她說,就連拉入是職業軍人的兒子作為保人也沒用,「最初整批送件銀行,窗口有給房貸壽險申購單,但因為不習慣加購金融商品,也就不了了之,後來親友跟我說,加購能提高銀行內部評分,拿到8成貸款機率較高,才知道是潛規則。」
為了拉出漂亮業績,銀行趁火打劫坐地推銷各式商品的情況時有所聞,不過對買房民眾而言,沉重的購屋壓力已經讓人疲憊,卻還要同時完成「加價購」才能被放行,雪上加霜的現實讓民眾很是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