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05:28 臺北時間

鏡觀/賴總統的選擇

mm-logo
專欄
賴總統如果再不思考用另外一種方式治國,恐怕老百姓會把所有亂象歸咎於民進黨的無能。
賴總統如果再不思考用另外一種方式治國,恐怕老百姓會把所有亂象歸咎於民進黨的無能。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在其知名的著作《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中曾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他認為,我們無法同時追求民主、國家自決與經濟全球化。這是世界經濟的基本政治三難困境,沒有人可以3個全要,所有國家頂多只能從上述3項中挑2項來當成國家的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首要追求的是國家自決,我們只能在民主與經濟全球化做出選擇。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跟現代國家運作中的其他元素是相衝突的,國家必須做出選擇,如果3個都要,很有可能會變成3個都沒有。
我們無法得知川普本人或團隊是否看過這本書,不過,很明顯地,他做出了選擇。當他把關稅當成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重要武器時,他就已經徹底扭轉了自由貿易的思維。這就是幾個月來世界經濟的圖像,每個國家都必須與美國談判,因為川普不想讓美國人再因為民主這個抽象價值而被全世界占便宜。
川普做出了選擇,然而,賴清德總統的選擇是什麼呢?這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了。世界的整體局勢正在劇烈變動當中,不過,賴總統的應對方式恐怕還跟不上世界變動的腳步。從吹噓台美關係堅若磐石、提倡民主價值同盟、卓榮泰院長在關稅公布前的請國人好好睡覺,再到現在的疊加關稅,再再都顯示民進黨政府的天真浪漫與左支右絀。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會在日前發表「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的原因。台灣政府當然沒必要事事聽命於川普,不過,如果連川普是一個什麼樣的美國總統都搞不清楚的話,那台灣的未來就堪慮了。
追根究柢還是那個老問題,賴總統到底想要什麼?他上任一年多,治國的願景不明,改革的方向缺乏,台灣每天的政治就在國會的爭吵度過。台灣的危機迫在眼前,老百姓感受的卻是一個亂字。民進黨原本希望借助大罷免來終結亂象,無奈事與願違。當民進黨終結亂象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時,賴總統如果再不思考用另外一種方式治國,恐怕老百姓會把所有的亂象歸咎於民進黨的無能。這就是執政黨的宿命,這也是賴總統的困境。
羅德里克很有可能是對的,當前的世界中,民主、國家自決、經濟全球化只能挑2個。那麼,賴總統會挑哪2個呢?做出選擇之後,後續的做法是什麼呢?比起長毛象、打掉雜質,這才是之前團結十講該講的內容,不是嗎?此時此刻的台灣迫切需要一個目標清楚的政府,賴總統的時間不多了,我們衷心期待他能從大罷免大失敗中記取教訓,破繭而出。
更新時間|2025.08.14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