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5:28 臺北時間

鏡觀/賴總統不願面對的自己

mm-logo
專欄
大罷免於823告一段落,總統賴清德發表談話,揭示內閣與施政方向將有所調整。(鏡報董孟航)
大罷免於823告一段落,總統賴清德發表談話,揭示內閣與施政方向將有所調整。(鏡報董孟航)
823大罷免告一段落後,面對二輪罷免立法委員31:0被完封的難堪結果,賴清德總統於總統府發表談話。他提到:「上任已經1年3個月,對於政府施政不足之處,執政團隊會時時深自檢討,也必須調整改變。」他揭示了內閣與施政方向將做調整,不過,這1年多來最應該被檢討的人他卻隻字未提,那就是他自己。
毫無疑問,台灣的政局會演變成今天這個地步,他必須負最大責任。賴總統的好壞與國家的好壞有絕對的關係,既然賴總統不肯面對他自己,我們只好再盡一次媒體的責任。在我們看來,賴總統至少必須針對以下幾點自我反省與調整。
首先,當然是他的用人以及偏聽。過去這1年多來,他的決策圈究竟長什麼樣子,至今還是個謎。關於大罷免,最大的謎團是他究竟聽了誰的建議或意見,讓他以為民進黨可以這樣幹?不容否認,在他任內,民進黨的極端勢力與基本教義主戰派占據了主流的地位。任何中間的論述,在過去1年多來不是被打壓、嘲笑,就是被出征。現在的民進黨是有史以來最激進卻最沉默、溫馴的民進黨。他必須反省,這真的對台灣好嗎?
其次,他過度自信,以為天下之大可以是他一人而治。比如說,為什麼他會認為團結十講是可行的方法?一個總統連講十次已經夠驚悚,更驚悚的是,他到底是哪來的自信可以針對敏感議題脫稿演出?回想起來,大罷免之所以會如此難堪,難道不就是從他那一句「打掉雜質」開始走下坡的嗎?
第三,他對民主理念的認識明顯有偏差。民主不是消滅在野黨,民主強調權力制衡,這不是很基本的道理嗎?再來,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執政黨與政府在現實政治中有辦法做公民團體的側翼。這種荒謬的「國家機器側翼說」明顯違反政治學的ABC,為什麼民進黨從上到下認為這是可行的呢?
最後,賴總統必須承認,他對總統這個職務的認識不足。當他說出大罷免必須「與公民同行」,或者在823記者會中說出,要向那一百多萬連署的公民致敬時,他就違背了總統這個職務的特殊性。罷團們的確很值得尊敬,不過,難道反對罷免的人就不是公民與人民嗎?總統自己在人民內部做區隔,你不承認他們是公民,人家覺得你不配當總統也是剛好而已,不是嗎?
國家的命運是交在他手裡。執政千頭萬緒,要改的、可以改的事情一定很多。不過,如果賴總統始終不願誠實面對他自己,人事的大風吹再怎麼吹都是枉然。誠心說一句,賴總統請加油。
更新時間|2025.08.28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