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3 05:2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南方時光》揮灑長鏡頭美學 青春成長電影回望台灣社會變動

mm-logo
娛樂
電影從陳玄力飾演的國三男孩視角,回望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的1996年。(百景映畫提供)
電影從陳玄力飾演的國三男孩視角,回望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的1996年。(百景映畫提供)
新銳導演曹仕翰首次編導的電影《南方時光》以15歲高雄男孩的眼光,回望1996年不安的青春歲月與飛彈危機下的台灣社會。
在監製易智言建議下,曹仕翰與共同成長的拍攝團隊,跳脫預算限制、發揮創意以簡馭繁,運用長鏡頭凝視時光流轉。該片除入選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等國際影展,也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導演、美術設計與造型設計3項獎。
20251113insight005 (3)_2025-11-13.jpg
策劃潘之敏(右起)與導演曹仕翰、男主角陳玄力及製片歐陽信,出席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Photo by Jorge Fuembuena)
《南方時光》以曹仕翰自身成長經驗為根底,劇本在2019年動筆。「我生命中轉變最大、記憶最深刻的時候,是1996年。那一年我國三,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又發生台海危機,父親事業也受影響。」台灣的變動與少年的茫然形成對照,兩者都一方面期待擁有自主權,一方面又對未來感到不安,使曹仕翰想用男孩的角度說一九九六年的故事。
20251113insight005 (5)_2025-11-13.jpg
監製易智言(左)在曹仕翰(右)編導首部電影《南方時光》時,提供許多建議。
北藝大電影研究所導演組畢業的曹仕翰,曾跨組旁聽導演易智言的編劇課,又在易智言的公司工作將近3年。曹仕翰形容,「易導是老師,又像心靈上的朋友」,編寫《南方時光》劇本時也多次和易智言討論,並邀他擔任監製。易智言會提醒曹仕翰抓住劇本節奏、主題及結構,還提出「靈魂拷問」的問題,逼他重新思考。
寫劇本的同時,曹仕翰開始書寫關於個人成長的散文,集結成《長鏡頭》一書。「除了以寫作複習記憶,我也整理老照片和家人聊天。有一次問媽媽記不記得當年『燒符水』給我喝的事,但她竟然忘了。我現在回想,覺得那是因恐懼而有的行為,因為那時她既擔憂父親的工作,又怕我出事,只能以這種非理性的方式求心安。」
後來電影企劃案申請到輔導金、也找到投資者,但開拍前卻爆發新冠疫情,只得暫停,沒想到接著投資者撤資,陷入停擺。備感失落的曹仕翰安靜沉澱後,又重修劇本。起初他因市場考量,在劇本中放入跆拳道元素,希望藉體育題材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但後來決定往更個人化的方向走,專注在主角的交友、學校與家庭。
20251113insight005 (4)_2025-11-13.jpg
寫電影劇本時,曹仕翰也書寫關於個人成長的散文,集結成《長鏡頭》一書。(翻攝自九歌出版社官網)
看過《南方時光》至少7、8版劇本的易智言指出,劇本從「人物」或「戲劇」的角度寫,是不一樣的。從「戲劇」來寫需要很多情節設計、也較商業化;從「人物」來寫較個人化,但人物的寫實性也提高。他強調:「第一部電影劇本應該寫最關心、在乎的事,因為原始的創作初衷可以帶你度過所有困難。如果是相對妥協的劇本,困難反而會放大。」易智言的分析,讓曹仕翰對電影從劇本、選角到製作的走向更篤定。
要刻意做「舊一點」,所以找了很多更像80年代的物件,從中取捨、拼湊出1996年的味道。
電影以國三男孩為核心,輻射向周邊的家人、朋友、師長,曹仕翰希望由素人演員飾演男主角與周遭同學、友人,選角指導於是從社群平台、甄選公告、各方推薦等管道,蒐集試鏡影片,建立人選資料庫,經曹仕翰挑選後再面談。其中不少人表現不錯,但男主角到開拍前兩個月都沒找到。心急的曹仕翰又打開資料庫觀看,發現有個男孩在試鏡影片最後說「謝謝」時,露出害羞尷尬的笑容,「那種有點不知所措的笑容,很符合電影裡少年的狀態。」而這個少年,就是後來的男主角陳玄力。
20251113insight005 (2)_2025-11-13.jpg
吳慷仁(左)與孫淑媚(右)飾演為處於叛逆期兒子傷腦筋的父母。(百景映畫提供)
由於曹仕翰協助易智言拍攝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時,曾與十幾歲的素人演員們合作,也理解台灣獨立製片的工作環境。此次獨當一面當導演,他不僅安排素人演員們上課、讓他們實地相處培養默契,還請到吳慷仁、孫淑媚等助陣;籌組班底時也遵循易智言建議—「找那些跟你一起長大的夥伴拍片,他們會是最願意幫你的人。」包括攝影詹晨智等人,都是曹仕翰拍短片時的班底,基於「革命情感」,共同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
20251113insight005 (9)_2025-11-13.jpg
攝影詹晨智是導演曹仕翰拍短片時即開始合作的班底。(百景映畫提供)
為打造片中的1996年,曹仕翰與美術指導張軼峰蒐集不少資料,也發現「好的電影美術,不是凸顯美術本身,而是透過物件之間形成的平衡感,烘托時代氛圍。」曹仕翰說:「電影特別的地方在於:寫實有『真實上的寫實』與『心理上的寫實』,要讓觀眾相信,有時反而要刻意做『舊一點』,所以我們找了很多更像80年代的物件,從中取捨、一點一滴拼湊出1996年的味道。」
20251113insight005 (8)_2025-11-13.jpg
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張軼峰(左)與袁筱凡(右)。(百景映畫提供)
人物造型部分則參考90年代的流行雜誌,找出「哈日」的調性。曹仕翰表示,當時女性服裝、髮型與現在差異很大;但男性造型除西裝墊肩較大、T恤較寬鬆,主要變化不在衣服本身,而是穿著細節,例如襯衫怎麼紮進褲子,或袖子如何捲起來等。
4:3畫面讓人聯想到90年代電視螢光幕比例,有復古感覺。在呈現人物時更感到壓抑。
全片製作加宣發預算約3,000萬元,除了國片輔導金1,200萬元,並有「高雄人」、文策院、三餘創投、百景映畫公司共同投資。曹仕翰透露:「預算有限,過程滿痛苦,但也逼出很多靈感、找到方法。」像片中果貿社區的天橋後面現在蓋起高樓,和以前不同,「我和攝影指導詹晨智到現場左看右看,突然發現,從天橋底部拍過去,讓果貿成為背景,再在兩邊插旗子,視覺更凝聚,也能避開後面的高樓。」
20251113insight005 (1)_2025-11-13.jpg
透過人物造型與物件之間形成的平衡感,烘托電影中的90年代氛圍。右為男主角陳玄力。(百景映畫提供)
另外,預算有限也讓曹仕翰選擇更作者風格的影像美學,例如4:3畫框與大量的長鏡頭。他認為,4:3的畫面讓人聯想到90年代的電視螢光幕比例,有復古的感覺。在呈現人物時,也更感到侷促、壓抑。而長鏡頭則完整保留人物在空間的走動、情緒,讓觀眾在一定的距離與時間移動中,觀察各種細節變化。
20251113insight005 (10)_2025-11-13.jpg
導演曹仕翰(右)與海選相中的男主角陳玄力(左),在拍片現場輕鬆互動。(百景映畫提供)
回顧《南方時光》6年的籌製旅程,曹仕翰說:「過程中有許多不盡人意和需要克服的部分,但我們一步一步想辦法解決,最後匯集起來,卻恰如其分地形成平衡,這是我拍電影時很有趣的發現。」
20251113insight005 (7)_2025-11-13.jpg
全片多在高雄取景,劇組也大費周章找來片中別具象徵意義的水牛。(百景映畫提供)
更新時間|2025.11.23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