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最新數據顯示,10月工業產出僅年增4.9%,大幅低於9月的6.5%,並創下自2024年8月以來最弱的表現,也不及市場預期。作為反映消費力道的重要指標,零售銷售僅年增2.9%,同樣刷新一年多來最疲弱的紀錄。即使雙11購物節的促銷活動長達1個多月,消費者情緒依然低迷,顯示即便大幅降價,也難真正刺激購買意願。
消費放緩,一部分來自政府以舊換新補貼計畫的退場,削弱耐用品購買需求。汽車市場在理應旺季的第四季,意外結束連續8個月的成長,更突顯家庭支出缺乏信心。外貿方面,10月出口出現大幅意外萎縮,許多企業在前期為躲避關稅提前出貨後,如今難在其他市場找到足夠需求,使製造業獲利空間受到擠壓。
投資同樣走弱,固定資產投資在前10個月同比減少1.7%,遜於預期,反映企業與地方政府對經濟前景仍不樂觀。分析指出,北京可能再次依賴傳統路線,將更多資源導向大型國企及基礎建設領域,但這樣的策略無助於改善民企發展困境,也難以解決家庭部門消費疲軟的結構性問題。
房地產市場則持續成為經濟拖累來源。新成屋價格10月以一年來最快速度下跌,房市長期低迷導致家庭資產縮水,也進一步壓抑消費能力。儘管政府仍握有政策空間,但多位經濟學者認為,只要第四季能維持4.5%至4.6%的成長,中國仍可達成全年5%的目標,因此決策者短期內不急於加碼刺激,希望將政策彈藥保留至2026年。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正同時面臨出口受阻、內需疲弱、投資下滑與房市低迷等多重挑戰。若沒有更明確改革方向與政策措施,要快速恢復成長動能恐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