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06:40 臺北時間

18個洞才打完4個洞 賴清德猶有可為

mm-logo
時事
18個洞才打完4個洞 賴清德猶有可為

李文忠/民進黨前立委

賴清德執政一年敘事:

一、總統大選三腳督,賴清德當選,40.01%,民進黨成為國會第二大黨。

選民的裁判是:讓綠繼續執政,但要更多的制衡及權力分享。

台灣的憲政體制偏總統制,組閣權在總統,但行政立法運作完全與内閣制同。

故與在野黨合組聯合政府是必然的選項,唯台灣社會及政治界無此經驗及認識,只能朝權力分享的方向走,慢慢累積經驗,營造氛圍。可惜執政者無意願,從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及NCC人事案可見一般。

二、在野黨挾國會多數通過法案、嚴審預算、杯葛政府意料之中,不意藍白竟舔中、亂台、逾越憲政分際一至於此,激起公民團體及綠營的憤怒及反彈,這是罷免的根源,正當性及勢頭在綠營這邊。

三、民進黨第一階段觀望,第二階段投入,才能形成大罷免的風潮,第三階段合體,一路跟風,明顯缺乏領導、謀略及戰略耐性。

民進黨可以有三個選擇:

一是咬牙切齒地忍耐到明年選舉,困難在無以回應公民團體。

二是罷惡,即精準罷免,透過黨機器的主訴求、組織動員進行。各地公民團體的自主運作聽之可也,優點是正當性較充足,對中間選民與觀望者較有說服力。此外,降低全面性的政黨對抗,所以能降低對方的投票率,這是輸贏的關鍵。

三是大罷,很不幸地,我們走上這條錯誤的不歸路。錯誤在尋求在一個依賴仇恨動員(不符台灣人民本性),主訴求未獲得多數民意支持,沒有主場優勢的戰役中決戰,完全不聰明。

此外,罷免制度的設計本來在罷惡,多數藍營立委並無必須罷免的理由,訴求「傅隨組織」太弱,只有上綱到罷「中共同路人」,靠這種敵我分明的敘事有效動員同溫層,但請問被罷的藍委有幾個像「中共同路人」?這對中間選民與觀望者有說服力嗎?再加上部分綠營民代、名嘴已失去論述說理的習慣及能力,只能用廉價、粗糙的方式獵巫,這只會使他(她)們的台灣論述變得aggressive,失去信譽。

主流民意要「反共保台」,也要「民主制衡」,無差別罷免很容易被反擊「惡罷」、「選輸翻桌」、「當家鬧事」,並被一部分中間選民、年輕人接受。再加上激起藍白陣營全面性的對抗情緒,與史無前例地將南北死亡連署嫌犯羈押,提高在野陣營的危機感及其支持者的投票率。再講一次:這是關鍵。

未來三年政府及黨很難了:第一,朝野結下死冤,僵局難解,第二,總統在國內及黨內的威信重創,第三,總統已被在野陣營成功地定義。

只是還好高爾夫球18個洞才打完4個洞,如果能從苦澀的挫折中汲取教訓,未來猶有可為。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大罷免的政治與結構意涵──從地緣安全到階級焦慮
陳嘉宏專欄:可以普發現金 但不能照立法院這樣發錢
鄭任汶專欄:賴清德必須認清無法完全執政的現實
更新時間|2025.07.30 11: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