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06:20 臺北時間

中國最擔心的是「台美日安全共同體」正在成形中

mm-logo
時事
中國最擔心的是「台美日安全共同體」正在成形中
此次美國明確釋放訊號:華府將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視為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警訊,而不是外交包袱。圖/翻攝自美國第七艦隊臉書

洪浦釗/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裡一句「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不只是外交發言,而是一記直擊中國核心不安全感的重拳。中國的反應之快、之大、之全面,已不是單純的外交抗議,而是「意識到戰略態勢正被翻轉」後的過度反射行為。中國這種過度反應,其實不是在回應日本,而是在回應美日安保體系的戰略前移。表面上是中日外交風波,實際上是兩個陣營的正面對撞。

台海不是中國內政問題,而是中國面對「整個第一島鏈」的問題

從官方嚴詞批判,到不准公民赴日旅遊、暫停恢復日本水產進口,甚至連《鬼滅之刃》、《蠟筆小新》這種娛樂片單都被集體按下暫停鍵;中國這種充滿民族主義、荒腔走板式的政治反應,其實在在顯示:高市撞破了中國最不願面對的「現實」,台海不是中國單方處理台灣的內政問題,而是中國面對「整個第一島鏈」的問題。

中國不但沒有試圖把火壓下來,反而越反擊越把事情鬧大。這種過度反應,只會讓外界更清楚看見中國的焦慮與不安。

美俄各自發言相挺,呈現大國陣營對抗的結構性現實

更微妙的是,俄羅斯這次也跟著跳進來。俄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罕見透過新華社專訪,指責高市「危險」、要求日本「記取歷史」。莫斯科此舉不是替北京理念聲援,而是明白站在中國陣營,將台海問題框入「中俄對美日」的大戰略軸線。這場風波反映的不是中日外交糾紛,而是大國陣營對抗的結構性現實。

然而,真正關鍵的,是美國這次沒有「被動回應」,而是主動開口。國務院表示美國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對美日同盟的承諾堅定不移,範圍涵蓋尖閣諸島。駐日大使葛拉斯更講得更白:「中國脅迫是一種難以戒掉的習慣。」

這段話的時間點極具象徵意義。美國明確釋放訊號:華府將高市的「台灣有事」視為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警訊,而不是外交包袱。換言之,美國不只在挺台灣,也第一次公開挺「主動發出台海警告的日本」。這標誌著美日中三角開始位移,日本不再只是美國的盟友,而是正式成為塑造台海議題、國際化台海安全議程的主動力量。

賴清德總統公開曬出自己的午餐:鹿兒島鰤魚、北海道帆立貝。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總統公開曬出自己的午餐:鹿兒島鰤魚、北海道帆立貝。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台灣總統用「吃壽司」的柔性方式,表達國際站隊

而就在中國四處點火之際,台灣做了一件小事,卻意外成為全球注目的大事。

賴清德總統公開曬出自己的午餐:鹿兒島鰤魚、北海道帆立貝。這看似輕鬆的畫面,卻精準踩在中國抵制日本水產的敏感點上。短短幾小時內,日本共同社推播到東京電車螢幕,日網討論炸裂,紛紛表達肯定與支持。台灣總統用「吃壽司」這麼柔性的方式,完成了一件高度戰略性的行為:把台灣的選擇與日本的安危綁在一起。

這就是民主國家的力量,不需要喊口號,不靠軍演也不靠威嚇,而是用公開透明的日常行動,表達國際站隊。

「兩岸問題」正式變成「跨國安全問題」

同一時間,中國靠封殺《鬼滅之刃》、《蠟筆小新》、《工作細胞》展現報復。台灣總統靠一句「今天午餐吃壽司」完成反制。兩種做法的差距,就是兩種體制的距離。整體局勢的本質並不複雜:高市說出的不是日本的挑釁,而是台海現實的描述。

中國知道日本不是只為了台灣,而是為了日本自身安全。因為若台海失守,整個第一島鏈就會出現斷裂,而日本的國家安全將整體重寫。這就是中國最害怕的事:台海問題不再是兩岸議題,而是「台美日」安全共同體的議題。

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場外交衝突,而是框架的翻轉,從「兩岸問題」正式變成「跨國安全問題」。中國越是回擊高市,就越是證明日本講中了要害。

台灣有事,不只是日本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在這個變化的結構裡,台灣已經不可能再用過去那種「保持模糊、保持距離」的方式自保。「站隊第一島鏈」不是挑釁,不是選邊,而是唯一現實選項。台灣不選邊,就是自動被放到中國那一邊。而站隊民主盟友,不是為了幫誰,而是為了守住自己。高市說的那句話,其實也在提醒台灣:台灣有事,不只是日本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王丹專欄:中國對日本虛張聲勢中的幾個誤判
洪耀南專欄:壓迫人民的中共 不准人民咖啡館以「人民」為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 國防院學者提日本在台海戰事的四大可能劇本
更新時間|2025.11.25 12: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