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問題是許多人生活中的惡夢,會導致天花板剝落、牆壁冒出異味,讓人整夜無法安眠。傳統抓漏仰賴老師傅的經驗,現在有一套技術,利用AI來聽聲辨漏,能在你還沒發現異狀前,主動發出警訊,讓損害不再擴大。
漏水屋住戶:「混泥土隨時都是,一片一片的砸下來的,晚上一不小心就滑跤。」
高雄民宅天花板漏水九年,原本溫馨典雅的家,因為到處漏水,只剩一間房可以睡。
漏水屋住戶:「大概是兩個小時,就要倒一次水。」
北市20年公寓不算老舊,也出現土黃色壁癌,還飄散陣陣霉味。漏水本是小事,但滴水能穿「蝕」,日積月累就可能劣化牆面,形成斑斑壁癌,不只毀壞裝潢,甚至影響建物結構,對許多受害屋主來說,漏水不只是生活不便,更是長年無解的惡夢。
但漏水問題一開始總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老師傅憑經驗抓漏。而現在在釀災之前,AI能搶先一步,聽見無聲滲漏的警告。
偵測到水量異常,系統立即發出警報。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員張洪誌:「24小時不斷地,在幫我們統計,我們自來水的進水量跟使用水量,剛剛它發生警報之後,我們就會依據警報的管段,進行智慧圖資的調查,這時候就會知道說,是這個管段發生異常,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聽說,它洩漏的聲音是不是,真的是洩漏音。」
工研院開發,得到2025年愛迪生獎金牌獎肯定的「漏水智慧監測技術」,透過AI分析聲紋判斷漏水機率,辨識準確度高達98%。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員張洪誌:「我們的用意就是,極少的人力就可以去,幫整個台灣的漏水點,去做double check,這樣可以減少開挖的費用跟那些誤差。」
台灣自來水公司也採用這套系統,只要發現哪裡可能漏水,就會立即派出檢漏師到現場進行,更精準的診斷。扁圓形感測頭,彷彿水管聽診器,沿路替地下水網把脈。
工研院材化所經理蔡曜隆:「一般的管網,它洩漏的時候,基本上訊號很弱,那我們的做法是,它就模擬人在聽的時候,它會去著重它想要聽的聲音,所以我們用的很多,一些演算法還有AI的方式,去截取三秒鐘的資料去做。」
高敏度聲音探測,結合AI聽聲辨漏,讓地底下看不見的破口都在掌握之中。
工研院行政服務處經理黃建華:「所以我們自從裝了這一套系統以後,那我們把我們整個院區的漏水率,從最早之前的將近到10多%,這個目前外面水公司,大概也都是在13%以上,目前我們的整個院區,我們的漏水率,已經下降到5%以下。」
根據台水統計,透過各種方法抓漏,2024年全台水管漏水率為12%,跟過去曾高到25%相比,已經省下2.1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可見AI抓漏節省資源預判危機的潛力。
【往下看更多】
● 東森深度周報/房屋稅2.0上路民怨四起 雙重稅率、地段計價惹火納稅人
● 東森深度周報/周休三日起風了 這飯店一年多52天假
● 東森深度周報/汽車隔熱透光率將納管 前擋玻璃需70%以上
【今日最熱門】
● NBA/曾2度奪冠!名人堂後衛Barnett逝世 享壽88歲
● 知名連鎖餐廳分店一直倒 全盛時期「34家店」今年剩1家
● 朱立倫下令了!號召全國520罷免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