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秀敏/綜合報導
公民團體發起罷免泛藍35選區立委行動,為期60天的第二階段連署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也陸續傳出二階達標的消息。而在這場全台大罷免浪潮中,民進黨起初踩穩「公民先行」的觀望態度,直到3月中旬才真正宣布投入支援、做公民團體後盾,而在罷藍委地區,縣市議員成為第一線奧援公民團體的主力,由於2026就將迎來九合一選舉,有志參選者,更將此次支援大罷免當成為選舉累積資本的過程,卻也出現擬參選人為了搶聲量、秀肌肉而引發爭議的情況。

民進黨在新竹市北區現有2名議員楊玲宜、劉康彥,其中劉康彥無意連任,打算交棒給辦公室主任林士凱,而林士凱自去年起便勤跑基層,更是新竹青鳥發起人,陸戰、空戰齊發為自己累積聲勢。同樣有意參選新竹市北區議員的,還有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助理戴振博,不僅去年底就在新竹市多個路口掛上與柯建銘的合體看板,此次大罷免當中,新竹市是全台唯一市長與立委「雙罷」的選舉區,戴振博也直接攬起罷免鄭正鈐、高虹安的任務,更是少數直接擔任罷免領銜人的民進黨人士。
然而,今年3月,林士凱宣布舉辦「大新竹四罷」聯合晚會,活動說明中更出現募款字樣,讓新竹雙罷領銜人戴振博與發言人、陽明交大法律學者林志潔緊急發文切割,強調該活動非新竹雙罷舉辦,也未授權任何人募款,柯建銘更留言「鄭重警告」,還撂下重話「不要再招搖撞騙,假罷免真募款」。一時之間,「新竹罷團內鬥」掀起討論,林士凱的老闆劉康彥更發文致歉,同時表達在民進黨「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新竹場後辭去黨部執行長一職。

2026勢必議員大洗牌的台北市也是大罷免一級戰區,其中第八選區(文山、南中正)罷免賴士葆行動,由於選區的深藍屬性,加上賴士葆一路保持低調、仇恨值低,罷團聲量始終不如台北市其他選區。不過,曾在2022年以國民黨籍參選大安文山市議員的高揚凱由藍轉綠,昔日正藍軍登高一呼「罷免賴士葆」的確為罷免行動帶來高關注度,但宣稱要當罷免志工的高揚凱,並未與罷團有密切合作,近日更因自行掛看板宣傳罷免賴士葆,卻在未經罷團同意下使用「文山退葆」的LOGO,遭罷團發文切割,高揚凱也火速道歉。
據了解,高揚凱的家族背景是國民黨本土派,但其政治傾向一直都跟藍營有差距,只是因為父親是國民黨幾十年的忠貞黨員,因此在投入政治圈時便也披上藍袍參選。不過在依循初選規則出線,賴士葆力推的曾獻瑩卻能「報准參選」還獲得黨內大老站台支持,以及去年親眼見證國民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不滿藍營總是「無視規則」的他,才在民進黨綠色友誼連線的撬動下,轉投綠營。
然而,高揚凱雖然轉換黨籍,但做事的思維與習慣並未隨之轉換,也因此即使有心當志工,卻不知從何幫起,與罷團的步調格格不入,也才會產生此次爭議。事實上,相較於民進黨「由下而上」,基層力量足以撼動黨高層決策的文化,國民黨屬於「由上而下」的宮廷式文化。
以此次大罷免為例,國民黨是在黨高層決策下,由青年軍執行罷免綠委任務;但罷免藍委的行動由公民醞釀、發起,民進黨起初採取觀望態度,一方面是避免大罷免淪為政黨對決,另一方面也是礙於民團不見得樂意讓政黨涉入,因此即使後續宣示全力協助,但無論是陸空戰策略、確切連署書數量,主導權仍在公民團體手上。民進黨所能做的,只能是善用政黨及民代們的知名度和對地方組織的掌握,全力為罷團催出連署書,以及排除行政單位刁難、給予法律諮詢等協助。
此外,去年接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執行長的陳嘉行,在2022議員初選失利後有意再戰2026議員選舉,由於中山大同區在王世堅進軍國會後,民進黨僅剩顏若芳、林亮君、陳怡君三名市議員,其中陳怡君又涉入助理費案,2026能否爭取連任仍是未知數,在獨缺男性、可能空出兩席的情況下,傳出陳嘉行瞄準的選區正是中山大同。
知情人士透露,陳嘉行近來主動提出帶罷免王鴻薇團體拜訪中山區某位里長,但該名里長雖為無黨籍,但實際上為深藍背景,更曾多次與王鴻薇合辦活動。該人士直言,陳嘉行可能想藉由此舉,向公民團體與里長雙方「秀肌肉」,顯示自己的份量,但見泛藍里長很明顯只會是禮貌性拜會,而現在又是靠陸戰全力衝刺二階連署的關鍵時刻,「罷團又不是候選人,罷免也不是選舉,到底見里長要幹嘛?」據悉,罷團內部對此也意見不一,多數成員均不理解為何要拜訪里長。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不甩基層反彈!民進黨堅設「30%責任額」催連署 自認「協助」卻像扯後腿
觀察/蔣萬安「加嚴」規定成箭靶!罷免二階開跑 藍營首長應對大不同
幕後/民進黨「人民是頭家」精心設計8場次、地點 新北壓軸場劍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