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07:00 臺北時間

國民黨戰獨裁背後的人格分裂

mm-logo
時事
國民黨戰獨裁背後的人格分裂

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美國川普政府發起的關稅貿易戰一日數變,全世界都繞著川普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打轉,「反川」示威遊行從美國各地蔓延到了歐洲各大城市,現在連好幾所大學,在川普強力干預校園自主的誇張行徑後,大學生們的抗議也遍地開花。「Hands off」是這一連串抗議活動的主軸,呼喊川普對美國民眾最後的疼愛就是手放開。

國民黨「反綠共、戰獨裁」行動,26日號召支持者齊聚凱道,怒吼要賴清德下台。(圖/國民黨臉書粉專)

另一條主要反川的抗爭路線,是由參與過兩次總統初選、高齡83歲的親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聯合全美無人不知的極左派網紅年輕紐約女議員、綽號AOC的Alexandria Ocasio-Cortez所發起的「戰寡頭巡迴」(Fighting Oligarchy Tour),二月底開始就在美國各地巡迴舉辦抗議川普的集會,參與人數日益增多。

明眼人肯定覺得眼熟,這不就跟國民黨426上凱道的主軸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國民主黨「戰寡頭」,國民黨「戰獨裁」。若真要模仿在野勢力的反撲行動,標語生搬硬套沒問題,但論述內容總是得精進超越,畢竟民主黨在參眾兩院已是絕對少數,國民黨雖在野,國會和縣市政府都還是擁有相對多數,政治處境寬鬆許多。

對比民主黨的「戰寡頭」,就會發現國民黨所謂「戰獨裁」,明顯存在許多誤區。

首先,國民黨缺乏明確訴求,立場矛盾。「寡頭」定義相當明確,民主黨告訴群眾,川普、馬斯克(Elon Musk)與其身邊的家財萬貫的億萬富翁們,運用寡占的財富和政治權力為所欲為,損害美國民主和民眾權益、關稅大戰將使物價上漲、通膨嚴重,但是有錢人不會知道民間疾苦,試圖以階級差異挽回鐵鏽帶和農民們,以及可能被關稅傷害生計的底層消費者。論述路徑清晰,藉由頻繁的下鄉行動,將主角回到老百姓身上,一方面也提前鋪陳2026期中選舉能有更多席次的監督力道。

至於國民黨,指控民進黨執政與賴清德的關鍵字諸如:綠共、綠共頭子、蓋世太保、東廠、「綠色文革」、「綠色紅衛兵」、「比共產黨還共產黨,比法西斯還法西斯」云云。當一個國際認證的親中政黨,指控中共口中的「頑固台獨」政黨是「比共產黨還共產黨」,這邏輯原本就是悖論。聽完藍白大咖與立委們在台上的說詞,說理沒有、提出對國家前途有實質幫助的論述也沒聽見,淪於謾罵的動員集會,反而更像久違的取暖大會。然而,棄「倒閣」改「罷賴」的實際轉換率能有多少?想必國民黨內部自己都打上大問號。簡單數學,總統罷免案要全體立法委員1/4提議、再2/3同意才能成案,除非藍白有把握成功遊說綠委也倒戈罷賴,否則喊出這個注定流產的提案,目的更像拉著支持者一起吹哨壯膽。

只不過,就算426是一齣反共大戲,好歹也得演全套。 

就在同一周,國民黨的副主席連勝文、前黨魁洪秀柱,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先後在對岸與國台辦主任宋濤等中共高層會面。連副主席說「兩岸間要共同應對外部挑戰、促進民族復興」;洪前主席不改初衷持續積極謀求兩岸和平統一,說「台灣如果不 是中國的,那麼清朝中國怎麼割讓台灣呢?」;劉前院長和尹前部長則以台灣民間企業家身分表達,在關稅戰中「台商台胞完全可以依靠大陸」。

一邊向群眾痛罵民進黨是綠共,一邊向中共輸誠「我是你的內部自己人」,國民黨究竟是人格分裂還是身處多重宇宙?  

國民黨「反綠共、戰獨裁」行動,控賴政府雙標司法、造謠無下限,輸不起就搞大罷免 。(圖/國民黨臉書粉專)  

幾乎在每一次的民主黨「戰寡頭」集會上,桑德斯和AOC都告訴支持者,「投票」才是阻止川普的最佳方法。最簡單的,也最難。

四月中,美國年輕人最瘋的音樂節Coachella,赫見一位白髮西裝老爺爺在一位歌手表演前上台拿起麥克風說話,桑德斯的意外現身只有短短幾分鐘,條理分明地呼喊年輕人要站出來爭取正義,經濟正義、性別與種族正義,從健保制度講到加薩走廊,呼籲年輕一代站出來反對川普政府。即便政治性十足,台下年輕人都不吝給予掌聲回饋,雖然地點在加州,但能讓年輕人耐心聽完阿公年紀的人講大道理,這倒是挺出人意料的。當然,這是一個極為冒險且一翻兩瞪眼的舉動,無論在台灣還是美國,年輕人總是最難討好卻又掌握關鍵選票的族群。而這正是當前國民黨最欠缺的拼圖,而國民黨卻還沒意會到嚴重性。

《台灣民意基金會》四月中最新民調,20至24歲支持度,國民黨僅13.6%,是三黨最低,民進黨37%、民眾黨都有19.6%。25至34歲,僅12.6%表態支持國民黨,民進黨32.9%、另28.5%支持民眾黨。35至44歲,32.3%支持綠營、22.5%支持白營,而國民黨一樣慘輸,只剩15.8%支持度。言下之意,45歲以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寧願支持黨主席因貪汙而遭羈押的新政黨,也不願認同一個百年大黨,在近四年來同一份民調中,都呈現逐年萎縮趨勢。

缺乏年輕人支持度連帶反映出此刻藍營面臨的各種問題:沒有新開發的年輕支持者簽名,罷免連署書只得抄舊黨員名冊,而導致幽靈連署過多;自發性且有行動力的熱情支持者不足,導致上凱道動員需要大量遊覽車包車;屆時的第三階段罷免投票,勢必將面臨多數的年輕綠營支持者願意積極返鄉投贊成票,而藍營支持者投反罷免票的動能相對弱勢,一個不小心,國民黨「野大」優勢,瞬間就消失。這或許就是近來不少偏藍名嘴紛紛改變立場、批評藍營的原因,政治言論等於市場,找不到中心思想可以立足的投機主義者,經常都是政治風向的領先指標。

就像蝴蝶效應,環環相扣,國民黨一點一滴把政黨發展走向了封閉式的惡性循環,缺乏堅實論述的一次性大集會、模糊的兩岸路線,並不能快速爭取年輕人的支持。國民黨口口聲聲要「倒賴」,其實別無他法,一步一腳印,沒有捷徑。要學民主黨「反川」,得先學別人從一張張年輕選票開始說服。當年韓國瑜早說了,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罷免投票當然也是如此。國民黨最終還是不能迴避兩岸路線論述的問題,「大海」都沒處理,426動員再多人,充其量也只是「漱口杯」。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民進黨火力全開 國民黨搞錯戰場
上川普牌桌 台灣沒有內耗心理資本的本錢
高嘉瑜重出江湖猛攻李彥秀 國民黨該擔心嗎?

更新時間|2025.04.28 07: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