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14:54 臺北時間

日本米驗出重金屬「鎘」!59噸毒米流向市場最高超標2倍

mm-logo
時事
日本米驗出重金屬「鎘」!59噸毒米流向市場最高超標2倍
0:00/0:00

【於慶中/綜合報導】前陣子陷入「米荒」的日本,知名稻米產地秋田縣上周證實,小坂町法人農業聯合會「熊谷農進」所生產的稻米「秋田小町」(あきたこまち)檢驗出重金屬「鎘」(カドミウム,cadmium)超標,最高達0.87ppm,已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的0.4ppm上限。

綜合《NHK》與《TBS》報導,這批超標鎘米至少有86公噸,其中已有59公噸被用作食用米,銷往多家加工及批發通路,包含神奈川、宮城等地。對此,秋田縣及日本東北農政局已要求立即停止出貨並回收。

這次回收涉及的米是2024年11月13日至12月11日期間碾磨的秋田縣產「秋田小町」米。負責銷售的青森縣消費者合作社,已發布召回信息並向外界致歉。這些米是透過「送貨上門」服務運送的,並沒有在商家上架銷售,負責運送的Coop Aomori正在召回並退款。

秋田縣小坂町曾有一座礦場,原本就是土壤中容易檢測出鎘的地區。米中有時會檢測到鎘。通常情況下,農家為防止水稻吸收鎘,稻田會在稻穗出現前後大約三周內進行水淹,但人們認為事故原因是水管理不善。

熊谷農進理事長熊谷彰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疑因栽種期間缺水,導致稻米生長階段中,原需長時間泡水以減少鎘吸收的程序,未能完善實施,使得部分農田生產的米,出現鎘濃度飆高問題。

熊谷彰指出:「今年的降雪量是前所未有的少,去年還缺水,我認為這是主要原因。我們已在進行水資源管理,但水卻仍無法流出,仍然無法進入田地。」他向消費者與各界鞠躬致歉,強調目前尚未接獲任何健康受害案例,後續仍將持續追查原因並加強回收措施。

位於青森市、擁有139年歷史的奈良岡末造米業公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儲存並銷售該產品。社長奈良岡央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從同一家農戶那裡獲得穩定的稻米供應,但由於近期稻米短缺和配送問題,有人問我們今年是否願意收購,就這樣我們開始採購稻米。」「我感覺被背叛了,這完全缺乏專業精神。作為一名農民和生產者,我對此感到憤怒。」

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自然環境中的鎘,會在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中累積。這些產品作為食物被攝取後,部分鎘會被人體吸收,主要累積在腎臟中。長期攝取高濃度鎘的食品,恐引發腎功能障礙,以及膝蓋、肩膀出現劇痛的「痛痛病」(イタイイタイ病)。

世界上首次記錄的鎘中毒事件,發生在日本富山縣,1950年代鎘由山區礦場排放到河中,在1968年造成沿岸居民因食用鎘米而中毒引發「痛痛病」,出現包括指關節變形、全身疼痛不能入睡等後遺症。台灣在1980年代也因農地污染,發生多起鎘米中毒事件。農地一旦遭到鎘汙染就只能長期休耕,並種植對於重金屬吸收力強的植物,如馬櫻丹、鵝掌蘗、馬齒莧、孔雀草等,慢慢將鎘移除,但過程曠日廢時,並不容易。

日本農林水產省強調,短期間食用鎘含量超標的米,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更新時間|2025.04.09 15: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