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22:20 臺北時間

客家八音戲曲、活字典 國寶鄭榮興70年傳承點滴集結成冊

mm-logo
時事
客家八音戲曲、活字典 國寶鄭榮興70年傳承點滴集結成冊
0:00/0:00

【李台源、宋佩遙/苗栗報導】「這本書是客家音樂戲曲70年的點點滴滴。」著實呈現台灣客家戲曲國寶鄭榮興表演藝術生命史的《采茶歌隨八音來》一書今天正式發表,今年74歲的「鄭校長」鄭榮興透露,自己4歲就開始表演生涯,多虧一路以來各界重視客家文化。他並透露,自己的劇團以及八音團,很多成員都不是客家人,但大家都願意投入,「自己要做啦!自己沒做,傳承就難」。

1953年出生地在苗栗市的鄭榮興,曾擔任復興劇校、臺灣戲專校長,並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首任校長,大家因此稱呼其「鄭校長」。鄭榮興不僅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創辦人,目前也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的藝術總監,曾在2013年獲得「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並在20222年獲得文化部認定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保存者。

今天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的《采茶歌隨八音來》新書發表會,包括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客委會前主委鍾萬梅等人皆出席。另外,鄭榮興的大學、高中同學也齊聚,甚至有人遠從美國返台。

鄭校長非常開心地與大家分享自己一生的經歷。宋佩遙攝
鄭校長非常開心地與大家分享自己一生的經歷。宋佩遙攝
鄭校長現場即興吹奏,讓大家又驚又喜。宋佩遙攝。
鄭校長現場即興吹奏,讓大家又驚又喜。宋佩遙攝。

發表會活動由鄭榮興指導的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八音以及客家小戲演出,把氣氛炒到最高點。鄭榮興更在現場秀了一段嗩吶,告訴大家一般嗩吶演出的音樂表現,以及演唱山歌所伴奏的嗩吶吹奏差異。

鄭榮興在一開始致詞時顯得有些緊張,不過當說起八音以及自己的客家戲曲生涯,他越聊越起勁。鄭榮興的阿公是北部客家八音大師陳慶松,阿婆則是三腳採茶戲演員鄭美妹。鄭榮興的父親鄭水火從母姓,「家裡融合了採茶戲與八音,也因此目前帶領的八音團是『陳家班』」。

鄭榮興
各界尊稱「鄭校長」
1953年出生苗栗客家戲曲世家(虛歲74歲)
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藝術總監
1987年創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首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
2013年榮獲「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獲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登錄「採茶戲後場音樂」、「客家八音」保存者
2022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保存者

鄭榮興說,自己從3、4歲就接觸客家戲曲,並跟著祖父陳慶松的「陳家班」團員站上表演舞台。隨著唱片發展,6歲那年,他為「美樂唱片公司」錄製了一張「六歲天才老生——鄭榮興獨唱」的唱片;求學時期的鄭榮興,持續參與戲班演出,高中時期更立定志向,決定大學報考音樂系。最終考上東吳大學音樂系,接受名師許常惠、馬水龍的指導,學習西方音樂理論。

鄭榮興在發表會現場也分享了一段許常惠與祖父陳慶松的故事。許常惠在1977年舉辦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邀請陳慶松等陳家班5人演出,沒想到演奏完第一首客家八音曲目,台下響起如雷掌聲,甚至結束前大家高喊「安可」。

陳慶松不明白「安可」是什麼意思,鄭榮興便偷偷跟祖父說,台下希望能再來一首,於是陳慶松表演拿手絕活:以嘴巴、鼻子同時吹奏四把嗩吶,再吹了一首客家八音。讓許常惠、馬水龍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台下四、五百人站起來鼓掌,就像瘋了一樣」。

客家八音
八音指的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樂器的材料。其中,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重要的樂器,通常為領奏樂器。
八音班早期多主要以娶親、喬遷、作壽或滿月等生命禮儀演出,近年則多了娛樂與欣賞功能,為台灣客家傳統表演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

鄭榮興發表新書《采茶歌隨八音來》,與大家分享最喜歡書末與家人們的合照。宋佩遙攝
鄭榮興發表新書《采茶歌隨八音來》,與大家分享最喜歡書末與家人們的合照。宋佩遙攝
陳慶松在鄭榮興的幫忙下,同時吹奏多支嗩吶。鄭榮興提供
陳慶松在鄭榮興的幫忙下,同時吹奏多支嗩吶。鄭榮興提供

鄭榮興也談及客家戲曲後繼無人的問題。他透露,1990年代有記者問他,客家戲曲有沒有前途?鄭榮興直接回答對方沒前途。記者問鄭榮興,作為客家劇團的經營者,怎麼可以沒自信?鄭榮興說,當時他認為,如果沒有人傳承,榮興劇團5年內就要關門,「誰會想看60歲的男女主角演18歲的戲曲故事?」

鄭榮興說,他很擔心這一批人會散掉,他盡力苦撐,雖然終有一天大家都會各奔東西,但仍希望客家戲曲可以持續傳承。如今,劇團裡並非全都是客家人,大約一半以上不是客家人,八音團也如此,「不是客家人也願意來投入,甚至願意把客家話講好,這是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傳承的文化」。

鄭榮興也感謝從以前文建會到現今文化部、客委會,在客家文化保存上的努力,這本書是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的創作,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珍惜客家傳統表演藝術。

范佐銘分享,他記得客委會2001年成立的第一個大活動,即是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同時,他在全台參加各地客家活動,看到各地許多八音團都是由鄭榮興指導,甚至在海外都有演出。如今許多鄭榮興的學生也成為八音的傳承者,他認為有一本書可以記錄下鄭榮興客家八音、戲曲的傳承故事,是台灣客家戲曲的福氣。

范佐銘指出,客委會在各式活動都會選用八音來傳達客家特色,期盼不只中央客委會及文化部,地方政府大型活動也能邀請客家八音團演出,更感謝鄭榮興跟客委會長期合作客家夏令營,投入語言、樂曲及文化教學,讓大家親近客家八音文化。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說,今天是懷著粉絲心情前來,並透露自己一直都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粉絲,只要有新戲都會到場欣賞,他更不忘推薦榮興客家採茶劇團5月31日將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的新戲 《新新》,並說已經劃好位。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八音演出,讓大家沈浸在傳統音樂的韻律之中。宋佩遙攝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八音演出,讓大家沈浸在傳統音樂的韻律之中。宋佩遙攝
《采茶歌隨八音來》新書發表會。宋佩遙攝
《采茶歌隨八音來》新書發表會。宋佩遙攝

李靜慧說,鄭榮興學習客家戲曲八音、帶團,再到擔任學校校長,「從個人到團體,再到教育界,傳承延續客家文化,是所有文化人都要學習的對象」。

「只有大師級才可以跨越年齡隔閡、去感染活潑有朝氣的年輕夥伴,從事無形文化傳承。」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稱讚,看到鄭榮興率領的陳家班北管八音團,成員都非常年輕,他認為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並邀請大家走訪鄭榮興的戲曲推廣基地、苗栗後龍高鐵站旁的客家圓樓,推廣客家傳統表演藝術。

陳家班北管八音團演奏「笙」的團員宋珮容,活動結束後接受《客新聞》採訪分享,八音團的團員們許多都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生,雖然他不是客家人,但在八音團的環境下,但聽得懂客家話。

宋珮說,鄭榮興在教學時,注重技藝傳承,較少分享個人的背景故事,透過這本新書,大家有機會可以完整的認識老師人生歷程,可以更清楚知道鄭榮興的音樂路。他並透露,鄭榮興在教課很像一個「爸爸」,讓不會走路的小孩慢慢學會跑步,而團隊在寒暑假密集訓練,甚至一週七天都會著老師學習八音。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八音演出,讓大家沈浸在傳統音樂的韻律之中。宋佩遙攝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八音演出,讓大家沈浸在傳統音樂的韻律之中。宋佩遙攝
演奏「笙」的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團員宋珮容。宋佩遙攝
演奏「笙」的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團員宋珮容。宋佩遙攝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客家小戲和八音演出。宋佩遙攝
鄭校長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客家小戲和八音演出。宋佩遙攝

今天新書發表會後,鄭榮興更帶領與會貴賓參觀臺灣客家文化館的「客家大戲光影年代-客家大戲特展」,走進客家戲曲的輝煌年代。此展由鄭榮興親自指導,並商借珍貴戲服展示。

客發中心表示,鄭校長彷彿就像一本客家傳統表演藝術的活字典,字典的前半部不斷積累習得傳統技藝,後半部則是致力發揚與傳承志業,今日的新書發表會不僅是鄭校長個人生命歷程的見證,更是向臺灣客家戲曲藝術的致敬,期待更多人透過鄭校長的生命故事,觸發更多人關注與珍惜客家傳統表演藝術。

《采茶歌隨八音: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即日起於五南文化廣場、國家書店及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的「好客商城」等平台正式發售。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要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戲曲,盼新生代一起加入傳承。宋佩遙攝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表示,要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戲曲,盼新生代一起加入傳承。宋佩遙攝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自己是鄭校長的粉絲,期待大家可以透過新書認識鄭校長的故事。宋佩遙攝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自己是鄭校長的粉絲,期待大家可以透過新書認識鄭校長的故事。宋佩遙攝
鄭榮興今(30日)發表新書《采茶歌隨八音來》,紀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宋佩遙攝
鄭榮興今(30日)發表新書《采茶歌隨八音來》,紀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宋佩遙攝
鄭校長帶領大家參觀客家大戲特展。宋佩遙攝
鄭校長帶領大家參觀客家大戲特展。宋佩遙攝
《采茶歌隨八音來》新書發表會合影。宋佩遙攝
《采茶歌隨八音來》新書發表會合影。宋佩遙攝
更新時間|2025.04.30 22: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