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妍/綜合報導】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今年180周年村慶,南埔社區發展協會籌備南埔石爺祭將於3日擴大舉行。這次活動除了延續傳統文化、融入生態教育、環保創意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石爺公在「山狗太小隊」孩童的要求下,首度同意遶境出巡,為村民祈福。
「山狗太小隊」是南埔社協主導的課後輔導,引領學童進行村里田野調查,還涵蓋生態、環境教育,貼近鄉土,用意是讓學童更認識自己的家鄉。南埔社區發展協會產業營運經理張伊貝說,孩童就像斯文豪氏攀蜥一樣活潑好動,因此命名為「山狗太」。
張伊貝指出,南埔石爺是百年在地信仰,源於先民開墾河階地時所堆疊的石頭駁。農業社會醫療資源匱乏,居民向石爺祈求平安、求子求醫,香火鼎盛。她指出,村民繞香祈福時會持五炷香,其中一炷必為石爺所用,顯見其地位之崇高,不亞於三山國王。
南埔社協表示,拜石爺可保孩童身體健康,有些人家會讓小孩拜石頭公為義父,求其保佑。
張伊貝表示,石爺是孩童的守護神,信眾會來廟裡求絭、換絭、脫絭,尤以農曆四月八日、石爺生日當天最多,形成南埔村當地一個民俗活動。張伊貝補充,「絭」是一種護身符,用紅繩串一個銅錢或在石爺旁撿幾粒小石子裝入香包中掛在脖子上,可以保佑孩童平安長大。
南埔社協指出,石爺聽見山狗太孩子們的願望,今年將首度遶境祈福活動,由山狗太小隊帶著象徵祝福的石爺紅蛋並表演歌曲〈石爺公公一百問〉,深入村落,將溫暖與祈福送到每一戶阿婆阿公家門口,也加深老幼互動。張伊貝說,山狗太小隊的小朋友常常在休息時間去跟石爺公公擲筊聊天,童言童語詢問:「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你幾點上班」等等,開啟今年石爺公點頭出巡的契機。
除遶境活動外,石爺祭還推出「免廢×客語」文化市集。張伊貝說,民眾以客語與攤主互動,就能交換舊物,不僅倡導環保,還能學習生活中與淺山動物相關的客語詞彙,如「大卷尾」、「喜鵲」、「台灣藍鵲」與「劈柴」等,讓文化與生態教育更貼近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