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客家醫生詩人曾貴海遺作集結他未發表的13首詩作為《星期八-曾貴海給世界的話》華英詩・文集,26日在高雄文學館發表,由東華大學教授楊翠擔任全集計畫主持人及新書序文作者,26日舉行發表會。
客家文學家醫師曾貴海去年8月6日凌晨過世,享壽79歲。曾貴海1946年生於屏東佳冬六根庄,他是胸腔科醫師,但致力文學創作,曾與葉石濤、鄭炯明等人創辦南台灣第一本文學雜誌《文學界》;2000年出版第一本客語詩集《原郷.夜合》;2022年榮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第15屆國際詩歌獎,是首名獲得此獎項的亞洲詩人。
曾貴海享有「南台灣綠色教父」、「詩人醫師」之譽,集詩人、醫師、環保倡議者、社運推動者、人權與教育改革者於一身,畢生致力於推動台灣文學、生態環保、文化與民主運動。他常言:「真正的文學聲音,應表達這片土地的苦難、悲憫、命運,以及人民的情感與希望。」其作品深含對人民、土地與國族的疼惜與關懷。
「從海而來」特展也同步開幕,策展理念以「海」為主題,貫穿全展,不僅象徵詩人曾貴海的代稱,也代表其獨特且寬廣多變的文學狀態,如同海洋般蘊含深刻的生命哲思。觀展者得以更接近曾貴海的生命書寫歷程、他深愛的台灣、故鄉與文學之間的深厚連結。
曾貴海夫人曾黃翠茂女士、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楊瑞霞、立法委員黃捷、許智傑、林岱樺以及眾多文藝界、學術界前輩,都出席這場新書發表會,共同見證這場充滿人文情懷的盛會。
古秀妃表示,感謝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辦理系列活動,也感謝師母、曾黃翠茂女士無條件支持將曾貴海醫師作品奉獻於世,讓這份珍貴的文學資產,得以延續。
古秀妃指出,曾貴海醫師畢生奉獻、改變了台灣,改變了整個社會,至今仍持續發揮其影響力,如同詩集《冬花夜開》中所言:「在某個小小的角落,悄悄改換了世界。」也如曾醫師的詩所寫「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國家。」
古秀妃說,在改變世界的過程,誠如各位這麼眾多的文藝界前輩走到今天,愛著這個小小多山的道路國家,能夠像這句詩所說的,我們都需要這個國家。
陳其邁在活動現場與曾黃翠茂共同朗讀曾貴海詩作〈呼吸書房〉,以悠揚的弦樂為背景,緬懷追憶曾貴海醫師詩人。他表示兩年前曾貴海醫師出版《路途》、《波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兩本書,也是在高雄文學館辦理新書發表會,當時他與曾醫師一起朗讀〈黃昏自畫像〉及〈聖地〉兩首詩作。曾貴海醫師不僅是他的好友,也是他的人生導師。
重要的是,陳其邁表示,曾貴海醫師在各個不同階段,不管在文學創作、社會運動,與很多夥伴為這塊土地打拚。曾貴海醫師曾說,如果只能選擇一種身分,他會選擇當詩人。
新書發表會現場,有曾貴海醫師的高中同學分享,大家一直以為曾貴海是坐在書桌前埋頭疾書創作,寫出這麼多優美的文學作品,「其實他(指曾貴海)連如廁的時間也都沒有放過。」
陳其邁說,曾貴海醫師利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留給這塊土地的反省,更勇於自我批判,「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曾貴海的詩,永遠圍繞在大家腦海裡,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他覺得身為曾貴海醫師的朋友,是一種幸福。
另外,除了出版曾貴海的詩集遺作,「從海而來:詩人、醫師、社會運動者」特展,將於7月26日至11月2日將在高雄文學館舉辦。展覽有「詩的啟蒙」、「行醫之路」、「土地行動」、「角色選擇」、「給世界的話」、「未竟之詩」等6大單元,透過手稿、筆記、生活物件、新聞剪報與影像資料,描繪曾貴海從屏東佳冬客庄出發、走過醫療與社運現場的深刻足跡。
「海的詩歌─徜徉曾貴海醫師旅途的風景」音樂會,則將於8月2日下午2時30分,在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行,即日起在文化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雄市圖書館總館、高雄文學館等4處服務台開放免費索票,一人可索取2張。
音樂會由歌手林生祥、山狗大樂團、高雄室內合唱團、林健吉、黎蓉櫻、吳易叡與張潔晰等與曾貴海深具情感連結、具創作淵源的夥伴,攜手高雄市交響樂團,演繹曾貴海華語、客語與台語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