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藝晅/綜合報導】第二波大罷免將在8月23日登場,包括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游顥、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林思銘共7席,同一天還有「核三重啟」公投。投票時間都是當天上午8時至下午4時。公投投票資格、電視辯論會時程、核三廠現況、正反方立場等疑問,《客新聞》帶您一次看。

公投/由誰提案?投票資格?
重啟核三公投案由台灣民眾黨提出,今(2025)年4月18日立法院院會通過後,逕付二讀並交付協商,當時的主文內容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通過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繼續運轉?」5月20日,該公投案在立法院院會通過三讀,主文修正為第21案「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定案。
依《公民投票法》第7條,除《憲法》另有規定外,年滿18歲國民、未受監護宣告,就有公民投票權。
即日起至8月7日,可以憑身分證字號及出生日期,至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點選「114年全國性公民投票投票權人資格查詢」查詢有無投票權。

公投/核三廠現況
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廠)位於屏東恆春鎮,第一機組於1984年7月啟用,2024年7月役期屆滿除役;第二機組於1985年5月啟用,2025年5月17日依法屆期除役,自此台灣無任何在役核電機組,意味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時代。
目前核三廠除役,預計以25年時間,完成乾式貯存設施建設、除汙、監測及拆廠等程序,計畫轉型為光電站。

新北市石門區的核一廠,一號機和二號機於2018年12月和2019年7月達到運轉年限,已除役;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一號機和二號機於2021年12月和2023年3月達到運轉年限,已除役。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核災事件,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再度引發一波反核聲浪,核四廠因工程問題,無法通過試運轉,引發社會的強烈不信任感,民間團體大規模街頭行動,政府於2014年宣布核四廠停工封存。2020年底,核四廠建廠執照到期取消,依法不得再繼續興建作業,失去興建合法性。

重啟和三公投/正方意見
依公投理由書,正方給出四理由。
一、政府設定之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已難以達標,開發新能源成效不彰。
台灣民眾黨表示,今年5月17日台電核三廠2號機除役之後,台灣完全停止核電機組運轉發電,每年發電成本將暴增1000億元以上。截至去年底,綠能發電僅佔台灣總發電量11.9%,遠低於民進黨政府開出的20%政策支票。
二、光電弊案頻傳,高買低賣致使台電連年虧損。
台灣民眾黨稱,綠電、光電弊案一大堆,墊高台電經營成本。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前身為核子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原科院院長葉宗洸表示,若讓核二、核三延役,每年能替台電多賺約600億元,幾年下來就能填補4229億元的虧損大洞。
三、保留一定程度可運轉之核能發電設施,強化台灣能源供應韌性。
台灣在全球地理環境與國際情勢的特殊性下,極度缺乏自產能源卻高度仰賴進口,面臨中共對台經濟封鎖等極端情況之國安風險,應保留一定程度可運轉之核能發電設施,以強化台灣能源供應韌性。
四、第三核能發電廠經整體安全評估後繼續運轉,可作為輔助過渡能源。
核能具備2大關鍵優勢:穩定供電、低碳排放。相較太陽能、風電受天候限制、供電間歇不穩,核電能穩定發電,是工業與民生用電不可或缺的基載電力能源。

重啟和三公投/反方意見
非政府組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臉書發文,針對「核三為何不應重啟?」提出六點不同意理由。
一、台灣早已進入非核時代。
今年5月,核三廠正式除役,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非核國家。過去這段非核期間,我們每天幾乎都有超過一成備轉電力,且空氣品質也逐年改善,證明無需倚賴核電也能穩定供電。這場公投反而會讓能源政策倒退。
二、核三設備早已老化,安全堪慮。
核三運轉超過40年,反應爐核心零件早已無法更換,過去也曾發生「全黑事件」,全廠停電兩小時導致無法冷卻反應爐,台灣離核災僅一步之遙。重啟核三,就是再次把全台民眾困在隨時可能出事的老車上。
三、核三就蓋在活斷層上。
恆春斷層直接穿過核三廠,一旦發生地震,面臨的不只是劇烈搖晃,而是錯動直接造成廠區下方的地表撕裂、廠房受損。這不是靠補強就能解決的問題,風險與代價無法承擔。
四、核三重啟又貴又慢,效益低。
美國同型老機組延役成本高達3900億台幣,重啟核三也要耗時5到10年,且可能只運轉幾年就因核廢料問題被迫停機,根本是低報酬的高風險投資。
五、核電廠可能成為戰爭中的國安破口。
俄烏與中東戰爭早已證明,戰爭中的核電廠容易被攻擊、失去冷卻能力,轉瞬間就可能成為災難現場。台灣面對區域緊張情勢,更不該執迷不悟。
六、這場公投根本不能解決安全問題。
公投主文說要「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但全世界沒有「無安全疑慮」的核電廠。若真的有風險,主管機關就該否決,不該假借民意逃避責任。這場公投只是用11億公帑來掩蓋政治算計。
公投/5場電視發表辯論會
中選會將在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和中選會網站直播5場發表辯論會。

正方代表: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原子科學院長
翁曉玲|國民黨立法委員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
黃國昌|民眾黨黨主席、立法委員
童子賢|和碩董事長、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
反方代表:
曾文生|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
林子倫|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甘崇緯|台灣綠黨第23屆共同召集人
吳亞昕|首投族公民代表
莊瑞雄|民進黨立法委員
公投/通過門檻
依照《公民投票法》,公投案須達到「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數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的雙重門檻,始得通過。若未達成,則視為否決。公投的通過門檻和公職人員罷免案的門檻規定一樣,除須達成有效同意票數達投票權人25%以上、還須有效同意票數高於不同意票數。
罷免/投票時間、地點、資格、通過門檻等
詳見下方新聞。
投票有放假嗎?出勤薪水怎麼算?
公投比照罷免,詳見下方報導。
投票地點如何查詢?
8月23日全國性公民投票及第11屆立法委員罷免案投票所地點,請至中選會「地圖快搜」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