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籌備,明天(31日)起將開放第1階段參觀,行政院長卓榮泰、文化部長李遠及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30日)體驗藍皮客車,卓榮泰期盼在活的博物館中能以鐵道、火車訴說歷史故事。
鐵博館所在地是舊台北機廠,在2012年遷移至富岡車輛基地前,一直擔負台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重責;2015年在歷經許多民意代表及公民努力下,近17公頃台北機廠獲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2016年底行政院核定「台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
文化部自2017年開始規劃各個古蹟建築、景觀、軌道等設施的修復再利用與軟硬體整備,2024年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曾限期開放鐵博館多處區域,轟動一時。今天鐵博館第1階段開幕典禮舉行,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館長石田亨、文物捐贈者代表、機廠老員工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
卓榮泰表示,交通部與文化部合力活化原先可能拆除的古蹟,成為向全世界展開雙手的地標,這是從文化歷史、交通建設到工業發達,以及觀光事業合為一體的多元化國家重要指標。
卓榮泰提到,台灣本土鐵道博物館是所有鐵道迷冀望已久的,他感謝鐵博館籌備處前主任洪致文、現任主任鄭銘彰、圓山大飯店董事長葉菊蘭等人,還有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任職文化部長期間,推動文物保存與觀光產業發展的努力。


李遠表示,他從小就在鐵道旁長大,走進鐵博館聞到機油味就像回到童年,也因為他與鐵道的記憶,鐵博在田調工作中曾邀請他寫一首詩:「時間就像一輛火車,它有一個長長的尾巴,我們怎麼也拖不住它,時間就這樣子過去了。」
李遠說,鐵博館開館意義在於緊鄰國父紀念館、華視、松菸與大巨蛋等,可望翻轉東區,讓大家未來對東區的印象不只是101或是信義區,還更具文化。回望鐵博開館,歷經抗爭、保留、修復等過程,李遠說,鐵博還要花很長時間修復,甚至可將還沒有被修復的地方都視作充滿台灣感性的廢墟,期望以文化團結所有台灣人。
文化部與台鐵2023年曾因台北機廠用地考量,而引發鐵道界討論。陳世凱表示,從台北機器局、台北機廠持續走到今天鐵博館第1階段開放,對國家而言是軌道文化重要的日子。
陳世凱說,台鐵在行政院支持下配合國家政策,透過古蹟容積移轉方式,讓台鐵償債基金可獲得一定資助與助益,未來也將持續與文化部一起努力,永續經營,讓大家感受到鐵道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