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權欣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報導獎、吳舜文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等,目前亦是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在新竹的青山綠水之間,流傳著一條「山龍自雞隆山南飛」的風水傳說。這條龍脈宛如天工雕琢的脊梁,自東南高峰迤邐蜿蜒,橫越層巒疊嶂,串起一個個村落、廟宇與地名。它不僅是地理上的山脈,更承載著先民對天地格局的理解,以及代代口耳相傳的禁忌與詩意。
北埔耆老常引用百年前的堪輿書,開篇便寫道:「溯夫貴龍之發端也,由鼓山而過脈,見雞隆頭疊嶂層巒,千里馳騁,遠而難稽。」鼓山與雞隆山之間的山形猶如龍首昂立,氣勢磅礴。從這裡起勢的龍脈一路南下,行至新竹縣與苗栗交界的鵝公髻山時,山勢忽然回旋,猶如巨龍回首顧盼,昂揚欲飛。
鵝公髻山因其山形酷似雄鶴昂首、雞冠高聳,又在風水上被視為「太祖山」,成為整條龍脈的核心中樞。民間說法中,龍脈在此「回頭轉腳」,再奔馳至五指山。五指山山峰並列,如同巨人手掌直插天際,被堪輿師稱作「中父母」或「少祖山」。由此再分化出多條支脈,流向新竹縣市各鄉鎮,形勢各異。


其中有一支龍脈向東南延伸,直入北埔慈天宮所在之地,結成「睡虎穴」。顧名思義,山形如一隻臥虎盤踞守護北埔,慈天宮便在虎背之上。老人家常叮囑:「北埔慈天宮不能打醮,會驚醒老虎。」這句話既是風水禁忌,也是社區的集體記憶。虎形之地象徵威嚴與守護,若貿然擾動,恐有不測之事。
龍在北埔結穴後,並未止步,又衍生出三個重要的風水節點——龍鳳髻、龜山坪與金剛寺觀音座蓮。龍鳳髻位於北埔鎮邊緣,山勢如龍鳳相依,被視為「捍門戶之華表」,象徵守護北埔的門楣
龜山坪則山形渾圓如龜,緩緩伏於山谷之間,有「鎖外局之要綱」的意涵,寓意穩固根基、防禦外患。金剛寺觀音座蓮更是近代興建的重要佛寺,位於山勢蓮花綻放的形局中,被視為「花開見佛」的靈境,與整條龍脈遙相呼應。
在地的風水讚語,將這些地形巧妙串聯:「龍鳳髻捍門戶之華表,龜山坪鎖外局之要綱。」短短兩句,道盡北埔風水格局的嚴密與秀麗。對熟悉這些山川的人來說,這不僅是地形的描寫,更是文化認同的凝聚。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人或許不再熟悉這些傳說背後的堪輿原理,但鵝公髻山、五指山、北埔慈天宮等地名,依然刻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農夫耕作時會抬頭望見鵝公髻山的輪廓,廟會繞境時會經過慈天宮的山門,遊客探訪北埔時,也會被導遊指點遠方的「龍鳳髻」與「龜山坪」。這些山水故事,如同潛藏在地底的龍脈,靜靜流淌,滋養著地方的記憶與情感。
或許,這正是龍脈傳說最迷人的地方——它讓地理與歷史交織,讓山形與人心相互呼應。在新竹這片山巒起伏的土地上,鵝公髻山是太祖山與北埔慈天宮的睡虎穴,既是地貌奇觀,也是精神坐標,提醒著我們:山川有靈,土地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