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10:47 臺北時間

肺癌蟬聯21年台灣癌症死亡首位 專家籲提供「50到65歲普篩」

mm-logo
時事
肺癌蟬聯21年台灣癌症死亡首位 專家籲提供「50到65歲普篩」
0:00/0:0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肺癌」蟬聯台灣癌症頭號殺手多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高風險群(具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兩年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肺癌篩檢。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認為,肺癌罹病人數居冠,建議提供50到65歲全面篩檢,這年齡層最具家庭生產力,若篩檢無異常,每5年一次即可。

免費肺癌篩檢條件
具肺癌家族史:年齡介於45至74歲的男性,或40至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
重度吸菸者:年齡介於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含)以上,且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者。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認為,乳癌、大腸癌都以年齡來「普篩」,患者人數更多的肺癌,卻受限於預算而僅供高風險族群。他建議針對50到65歲族群全面提供篩檢。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認為,乳癌、大腸癌都以年齡來「普篩」,患者人數更多的肺癌,卻受限於預算而僅供高風險族群。他建議針對50到65歲族群全面提供篩檢。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肺癌:占癌症死亡總人數1/5 成頭號殺手

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連續21年高居癌症死亡人數首位,占癌症死亡總人數1/5,且肺癌在發生人數、死亡率等,都是所有癌症之最。

肺癌診斷期別攸關存活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起,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LDCT篩檢。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指出,對比LDCT篩檢計畫前後找出的確診個案,第1、2期病患從33%增加到78%,第4期病患從50%降到7%;顯示篩檢帶來的轉變,預期可降低53%肺癌死亡率。

台灣逾6成的肺癌患者無吸菸習慣 多為基因突變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6成多的肺癌病人沒有吸菸習慣。楊泮池指出,台灣過半肺腺癌病人帶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第1B至3期術後仍有45%到76%復發機率,政府應將健保資源重心逐步轉向早期肺癌,包括基因檢測等,多管齊下,有助揪出早期肺癌與精準治療。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楊志新提醒,早期肺癌病人應及早進行基因檢測,讓醫療團隊能量身訂製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標靶或免疫等輔助治療。

肺腺癌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亞型,而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之一。 簡單來說,肺癌是一個大類,包含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其中肺腺癌是其中一種,且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超過6成的肺癌病人沒有吸菸習慣。他還提到,台灣超過一半的肺腺癌病人帶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超過6成的肺癌病人沒有吸菸習慣。他還提到,台灣超過一半的肺腺癌病人帶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示意圖。資料圖源envato

多位專家學者呼籲「擴大早期篩檢與治療」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黃明賢呼籲,早期肺癌輔助治療尚未與國際治療指引充分接軌,政府提供早期篩檢同時,應同步優化早期肺癌的健保資源配置,彌補確診後銜接治療缺口。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仁熙也說,若能將健保資源重心,前移至早期肺癌的診斷及治療,不僅提升治癒率,讓病人盡早回歸正常生活、重返職場,更有助減少後續重症治療、住院及長照等資源負擔,促進健保及整體社會醫療資源的永續發展。

「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13日下午在台北舉行,衛福部長邱泰源(左7)、前副總統陳建仁(右5)等人出席共同完成啟動儀式。中央社
「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13日下午在台北舉行,衛福部長邱泰源(左7)、前副總統陳建仁(右5)等人出席共同完成啟動儀式。中央社
更新時間|2025.08.14 11: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