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9:36 臺北時間

乳癌治療新契機 蜂毒可有效殺死侵襲性乳癌細胞

mm-logo
時事
乳癌治療新契機 蜂毒可有效殺死侵襲性乳癌細胞
0:00/0:00

【於慶中/綜合報導】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乳癌是美國女性中除了皮膚癌以外最常見的癌症,約占每年新發女性癌症病例的30%。預計2025年底,美國將有316950例新診斷的侵襲性乳癌病例,約42170名女性將死於該病。澳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蜂毒可有效殺死侵襲性乳癌細胞。

《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澳洲珀斯哈利·帕金斯醫學研究所(Harry Perkins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表觀遺傳學實驗室(Epigenetics Lab)專家從2020年起研究,蜂毒如何殺死侵襲性乳癌細胞,同時避免損害健康細胞,近期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由西澳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王博士(Dr. Edina Wang)領導。

王博士表示,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可安全注射入血流的「靶向蜂毒素」(melittin),這是蜂毒中的主要成分,能「刺穿細胞膜」。她表示:「僅注射一劑,我們觀察到癌細胞在6小時內死亡,療效可持續長達一周,且對正常細胞影響極小。」但她強調,蜂毒素毒性高,若未精確控制可能損害健康組織,因此需進一步臨床研究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發現,整體蜂毒比單獨的蜂毒素,更有效針對乳癌細胞,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顯示蜂毒中可能存在其他成分,幫助蜂毒素更精準地攻擊癌細胞。

王博士表示:「我們正在探索其作用機制,這是一個有未來的方向。」最新研究顯示,蜂毒素對三陰性乳癌(TNBC,一種缺乏雌激素、孕激素和HER2受體的侵襲性亞型,缺乏針對性療法)和HER2增強型乳癌細胞,具有快速摧毀作用。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霍梅爾研究所(The Hormel Institute)執行主任克拉克(Robert Clarke)教授指出,這項研究並非個案,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且針對TNBC發現尤為重要,因該亞型亟需新治療選項。

目前研究主要聚焦於乳癌,特別是侵襲性亞型,但王博士表示,團隊已開始探索蜂毒素是否可用於治療卵巢癌。初步結果顯示,靶向蜂毒素對卵巢癌細胞的療效,比單獨蜂毒素高出6倍。她表示:「雖然研究尚處早期,但初步結果令人振奮。我們正優化輸送方法並準備臨床試驗,以評估安全性和有效性,朝更精準、毒性更低的癌症療法邁進。」

克拉克教授提醒,研究仍存在局限性,例如使用正常乳腺細胞無法充分評估毒性或安全性,當前研究無法明確安全性。但他指出,蜂毒與化療藥物紫杉醇(paclitaxel),結合使用時效果最佳,未來可能與現有化療或放療結合,而非完全取代。

王博士表示,化療和放射線治療雖是標準治療,但副作用顯著,且對侵襲性或抗藥性癌症效果有限。她希望靶向蜂毒素能作為補充療法,減少對傳統治療的依賴或提升其療效。

克拉克教授則指出,許多抗癌藥物在從動物實驗到人體試驗的過程中失敗,靶向蜂毒素能否成為新療法尚難預測;但若能證明其毒性較低、且抗癌活性更強,未來有機會取代部分現有化療藥物。

澳洲《西澳人報(The West Australian)》指出,這項研究已引起廣泛關注,部分醫學專家稱讚其為癌症治療開闢新方向。同時,珀斯當地癌症患者團體表示,對這項研究的進展感到樂觀,但呼籲加速臨床試驗以惠及患者。研究團隊計劃於2026年啟動初步人體試驗,並正尋求更多資金支持以推進研究。

更新時間|2025.08.18 10: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