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06:57 臺北時間

解密魚雷棒3/魚雷棒非萬靈丹 專家:更考驗打者技術

mm-logo
時事
解密魚雷棒3/魚雷棒非萬靈丹 專家:更考驗打者技術

近期棒球界引發討論的魚雷棒(torpedo bat),被視其為打者對抗投手技術進步的創新。然而亦有多位專家、前球員認為魚雷棒並非「魔術棒」,無法彌補打者根本弱點;一些魚雷棒打者的後續表現也不如開季亮眼,成效仍待觀察。

Marucci Sport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Kurt Ainsworth解釋,魚雷棒設計將棒尾尺寸移至擊球空間,提供球員更好成功機會並產生「更強勁的擊球」。他認為這反映棒球發展特性,「是推動比賽極限的最新創新。」

費城費城人野手Bryson Stott解釋,魚雷棒需要為每個球員量身定做,而且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取決於打者習慣的擊球點。多倫多藍鳥野手Davis Schneider觀察,由於球棒甜蜜點靠近雙手,它可能特別適合手臂較短、站位靠近本壘板或容易被內角球困擾的打者。

然而,多位專家與前球員,包含MLB知名記者Jeff Passan、以及退役球星「老爹」David Ortiz ,皆強調魚雷棒無法根除揮棒機制弱點。Passan指出其對修正揮棒幫助不大,Ortiz更諷刺說這是掩蓋弱點的方式,強調:「你還是得把球打好。」魚雷棒設計者Aaron Leanhardt也表示,他很高興能協助球員變得更好,「但能否打好還是靠球員本身。」

例如帶起魚雷棒熱潮的紐約洋基,雖然開季時火力驚人,但熱潮已降溫。例如開季前5戰敲出4轟的Anthony Volpe,從4月4日後足足有3週時間、共20場的比賽未再擊出全壘打。截至5月7日,最近4週的打擊率0.229、長打率0.349,都與生涯平均的0.228、0.379相去不遠。其他使用魚雷棒的球員如Austin Wells、Jazz Chisholm Jr.和Cody Bellinger,表現也都不如賽季初期亮眼,出現校正回歸的趨勢。

有評論認為,洋基開季前3場對密爾瓦基釀酒人的15轟煙火秀,更多原因是對手的失投球太多。根據分析顯示,這些全壘打大部分是打在偏高、球速偏慢的速球上,而這類球本身就容易被擊出長打。另外也有評論認為魚雷棒的「新奇感」已過,一旦球員適應後,分數就回歸正常水平。

前MLB投手「神之右手」Pedro Martinez從投手視角分析,魚雷棒較薄的邊緣,可能讓投手更容易透過攻擊好球帶邊緣來降低打者擊中甜蜜點的機率;但如果失投到好球帶中間,魚雷棒較集中擊球區域會放大這個失誤,讓打者更容易擊出強勁的球,導致全壘打。

前洋基球星松井秀喜觀察,美國對魚雷棒的討論已減少,「洋基選手們之前經常用這種球棒,但是最終成績還是回到正常狀態,真的能打的,還是只有不用魚雷球棒的Aaron Judge。」

整體而言,魚雷棒仍被視為棒球運動不斷演進中的一項創新。「它對棒球比賽有益。」MLB總裁Rob Manfred認為近年由投手與防守主導的棒球比賽,將因為魚雷棒增添更多娛樂性。但魚雷棒並非能全面提升表現的「神兵利器」,但而是球員能選擇的工具之一,它對打者的效果是個人化的,更考驗打者的擊球精準度,且無法取代打者自身技術的重要性。同時,投手也可以利用其設計上的特性來應對。


更多鏡報報導
解密魚雷棒1/台製魚雷棒美日搶著要 日產200支仍供不應求
解密魚雷棒2/洋基引爆魚雷棒熱潮 台中代工廠:2017年就有
解密魚雷棒4/魚雷棒風潮襲中職 球員實戰觸擊短打吸震佳
更新時間|2025.05.09 07: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