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
在美中貿易大戰之間 ,關稅只是一種「邊緣戰略」(Brinkmanship)或談判手段,而非終極戰略目標;本質上並非美中之間純粹的貿易糾紛或衝突,而是以關稅為武器的地緣政治對抗,兩個大國綜合國力的較量,這就必須從美中之間貿易戰略的異質性與對抗性來分析。
從「制度素質的差異性」(distinctive spirit of institution)來看,美國的制度具有重視務實與效率的特性,中國的制度素質則織染沈重的顏面和官様。體現在領導人的危機處理模式,川普是「激情式躁動」,習近平則是「古廟式沉寂」;但制度素質與領導風格不敵冷酷的經濟現實,終究是美國率先啟動關稅大戰而中國處於「被動-回應」的模式,除了突圍,別無他法。
一、中國人的「面子政治學」
清末來華傳教的美國牧師亞瑟.史密斯(Arthur H. Smith)在《中國人的性情》(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書中,把「面子」視為理解中國人性格與文化特性的一把鑰匙,而外交則是文化特性的集中表現。魯迅在《說「面子」》一文中,也提到中國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毛病。民間社會尚且如此,政治上當然一樣,一般平民寧可活受罪,遑論身為國家領導人的習近平當然更死要面子。
在國際政治上,「面子」既是一種「大國自戀主義」的投射,也是中國外交上必然採取的姿態、立場和話語形式,否則一律以「辱華」而抵抗之。在川普祭出對等關稅之後,中國是唯一表達「強烈反對」的國家。一句「奉陪到底」,徹底表露中國的「面子政治學」,一種必須顧及大國顏面和民族尊嚴的政治原則,特別是面對美國。即使明知大難臨頭,也要擺出「不跪之尊」。但是「愛面子」並等於「顧裡子」,中國終究必須謀求對策與解決之道。
二、抗美關稅:中國式底氣
我把中國抵抗川普關稅的策略歸結為一種「精神勝利綜合體」。這是一種融合了「三年大飢荒/吃草活3年-吃苦主義」、「文革鬥爭/鬥天、鬥地、鬥人-鬥爭快樂主義」、「抗美援朝/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持久戰」、「中國崛起/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戰狼外交」、「東升西降/百年大變局-習式獨斷主義」,以及最近的「中國不跪/中國不退-攻心戰」為一體的「中國式底氣」。
1、吃苦主義與持久戰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翻牆在X平台上播了一部毛澤東在1953年2月7日(韓戰末期)發表講話的影片,影片中毛澤東說:「他們(美國總統)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們完全勝利」。毛寧還引述了2020年習近平在《抗美援朝70周年》的講話:「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這就是以「抗美援朝」戰爭來比擬當前的美中貿易戰,一種「新義和團/扶共滅美」的精神勝利法,也就是把毛澤東的「持久戰」-其實是抄襲國民政府軍的抗日戰略-再做擴大宣傳。
在這種「面子政治學」之下,川普可能永遠等不到習近平一通可以公諸於世的「求和」電話;即使川習已經秘密通話,中共也已斷然否認美中任何形式的接觸,換言之,沒有美國的先行讓步,中國不會坐上談判桌!而中共深信,中國的「愛國主義」必將戰勝「美國一本主義」,深信川普必將在民意壓力下低頭認錯。對一個剛性極權的中共來說,失了面子,無異是丟失政權。
2、中國不跪
中國外交部4月27日發布一部中英雙語影片:「中國不跪」(China won’t kneel down)!影片宣稱:「中國不跪!歷史已經證明,妥協退讓難求網開一面,卑躬屈膝終致步步緊逼,中國不跪!因為我們深知,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影片又稱:「中國必將堅持自己的選擇和擔當,任爾東西南北風,亂雲飛渡仍從容;當每個國家挺直脊樑,世界必將衝破霸權的高牆,為中國,為世界,吾輩當奮發圖強」!這部文情並茂、豪氣干雲的影片,就是中共典型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對內統戰手法。中國政府可以不跪,但是在「奉陪到底-實際上中國人民陪葬到底」的情況下,中國人民也許不得不跪。
實際上,川普也沒有叫中共「跪」,只是要求中共恢復「公平貿易」,川普也沒有叫中共「退」,只是叫你回到談判桌。

一如前述所言,嘴硬不足以面對嚴酷的經濟現實。中國不跪的實質是「人前不跪,人後跪」。依據《路透社》4月30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近期已擬定一份美國進口商品的「白名單」,內含對美國進口課徵最高達125%關稅項目的豁免,其中包括唯一自美國進口的乙烷,以及涵蓋藥品、晶片、飛機引擎等高科技與關鍵產業產品,並悄悄通知企業這項關稅新措施。中國表面宣稱,這是對美國「對等豁免」的對等回應,實際上正是中國「前倨後恭」的表現,也就是「死要面子、偷要裡子」,表面硬剛,實則暗退,試圖以黑箱作業、技術性操作等手法,減緩美中貿易大戰對本國經濟的負面衝擊。
不跪,只是中國「井底愛國主義」、「愚民抗美」的表現,是中國政府最愚蠢的戰略選擇;如果中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難道美國已成今日「華下阿蒙」?除非中國能夠實現100%內需市場,完全脫離美國帝國主義市場,所謂「不跪」只是站著中槍,「不退」也只是就地逮捕。
三、中國「逆境求勝的選擇」
當然,中國不會坐以待斃,即使處於「被動-反擊」的局面,中國也必須做出「超強度適應」,或許稱之「逆境求勝的選擇」。
依據新華網「時政類」微信公眾號《牛彈琴》透露,中共至少準備了「六大招」來反制美國的關稅措施:包括:(1)大幅加徵美國的大豆、高粱等農產品關稅;(2)禁止美國禽肉(雞豬羊牛肉)輸入中國;(3)暫停中美芬太尼合作;(4)服貿領域反制措施;(5)禁止進口美國電影;(6)調查美企在華知識產權獲益情況。問題是,這些「大招」,究竟是「實招」?還是「虛招」?換言之,正規的「勝招」(但也可能最後還是「輸招」),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
1、市場轉移與內需消化
面對每年高達4400億美元的對美出口,因為川普的關稅高牆而被拒之門外,中國必須尋找「非美-替代市場」,以維持其攸關經濟增長的出口利益,這些「倒貨性」的替代市場,包括歐盟、東協與金磚國家。
然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具有充沛的市場容量,可以吞納中國過剩的產能和包羅萬象的商品。以歐盟為例,儘管歐盟領導人宣稱將以緩和歐中貿易關係來牽制美國,但歐盟也存在高達3040億歐元(以2024年計算)的對中貿易逆差。實際上,中國產業的製造成本比歐洲企業低了30%-40%,加上財政補貼與市場擠壓,早已讓歐洲對中共的不公平競爭非常不滿。許多歐盟官員和經濟學家嚴厲警告,若無法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過剩貨物湧入歐洲,恐將因其低價優勢而徹底摧毀歐洲產業。
在內需疲軟的現實狀態下,中國的「內需消化-外銷轉內銷」策略,結果可能消化不良;務實論者認為,實際上根本是「外銷轉內捲」。
《深圳衛視》財經主持人陳姝婷近日發出「中國出口製造業需要急救」的文章,認為出口根本轉不了內銷,只是「內卷」;因為中國的內銷市場已經飽和。現在,蘋果、Meta、惠普和戴爾已經指示供應商增加東協國家的發貨量,以閃避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壓力;而一旦訂單流失常態化,今天的停工潮就會變成明天的失業潮。。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把量身訂做賣到美國的聖誕燈泡,套上一個罩子之後變成「元宵燈籠」轉內銷,這聽起來就很滑稽!
2、第三國轉運-洗產地
為了躲避川普關稅,早在「川普1.0」時代,不只是美國企業逐步遷離中國,轉向東協國家生產製造,我稱之為「美國版的洗產地」,中國也一樣畫葫蘆,在評估「川普2.0」可能噩夢成真之前,中國就已加速進行「第三國轉運」-通過零件出口、第三國組裝、改貼出口國標籤、曲線轉運美國,俗稱「洗產地」。如今川普關稅大刀終於上場,中國依然試圖「故計再施」,我稱之為「中國版的洗產地」,但美國官方的說法是:關稅詐欺!
然而,今天的情況已經不同,美國已對這些長期為中國洗產地的國家祭出高額關稅,洗產地變成了承擔連帶責任的重災區。原先充當中國「洗產地」的國家,例如越南,也面臨美國的關稅壓力,關稅必將抹去越南「轉口貿易的邊際效益」,這些「洗產地國」就會在「自保」與「棄中」之間做出新的選擇。
美國商務部4月21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對柬埔寨、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四個國家的「中資太陽能製造商」開出史上最重的關稅。其中,由於柬埔寨製造商拒絕配合調查,被課以高達3521%的綜合關稅,越南則是395.9%、泰國(天合光能)375.2%,馬來西亞(晶科能源)為41.56%;雖然這是針對個別企業的重大關稅,但美國的回應很簡單:你(中國)洗產地,我(美國)封產地!
3、戰略資源-稀土供應戰
為了報復美國,4月4日中國以必須申請出口許可為前提,限制7種稀土對美國的出口;包括先前已經禁止3種稀土(鍺、鎵及其他)的出口,中國採保留了從限制到禁令的「資源戰略追訴權」。坦率而言,這是中國反制川普關稅的一項「實招」,因為通過稀土供應鏈的壟斷與操控權,確實對美國(軍工、電子、基礎工業)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
鄧小平1992年曾經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在經歷30幾年對稀土礦產高成本開採、重污染提煉的戰略投資之後,中國取得了全球稀土產業鏈的主控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估算,中國占有全球稀土產量的61%,而在稀土提煉(高危險的分離技術)上則占了92%。換言之,至少在局部方面,中國掌握了美國國家安全的命脈,控制了美國經濟韌性的咽喉。

儘管美國已經啟動「稀土再工業化」戰略,初步具備「反中國稀土禁運」的能力,但美國要在短期內完全恢復稀土開採和分離提煉,維持軍工產業鍊不致斷裂,並不容易。美國唯一家位於加州的稀土礦產公司Mountain Pass,直到最近才恢復生產,但也只恢復一半的產能;美國試圖在金屬回收和深海採礦等等其他途徑,擺脫中國的「稀土封喉」戰略,也絕非短期能夠奏效。近日,美國與烏克蘭正式簽署「礦產協議」,未來可以從烏克蘭獲得稀土供應,但也非短期之內可以實現。
依據CNN報導,美國官方庫存的稀土礦產僅供6個月使用,若中國停止出口,從iPhone、電動車到F-35戰機都將受到波及;其中,一架F-35需耗費408公斤稀土,核潛艦更需要4噸稀土,這對美國必將產生重大的戰略風險。
美國簡便的應急方式就是第三國進口。但是中國不僅具有監控國內所有礦產公司產銷情況,也能追蹤稀土海外轉運路徑的能力。第三國也需要稀土,也擔憂受到中國禁運的懲罰,因而未必願意對美國伸出援手。
4、籌組國際抗美關稅聯盟
「反包圍」一直是中國對抗美國的戰略選擇之一。既然美國以霸權中心對中國進行關稅圍堵,中國則採取「邊緣包圍中心」的策略,試圖組織「國際抗美關稅貿易聯盟」。這雖然是中國「大外宣」的一環,但這次行動的力度要高於宣傳的認知。
習近平在4月11日會見到訪的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anchez)時表示,中國與歐盟應該「共同抵制川普政府的單邊霸淩行徑」。14日起,習近平啟程訪問東協三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除此之外,中共高層近期也與南非、沙地阿拉伯與印度等國的官員會面,推動更為緊密的貿易合作。在與越南總理范明政會晤時,習近平說了同樣的話:「兩國應該共同反對美國的單邊霸凌行徑」。
中國外長4月29日在「金磚」(正式國與夥伴國)」外長會議中,大肆抨擊美國在全球範圍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世界重回弱肉強食的叢林,把一國(美國)私利凌駕於各國公益之上。王毅呼籲金磚國家進行抵制:「我們是要接受一個唯我獨尊的單極霸權,還是迎接一個平等有序的多極世界」?最後,王毅發出狠話:「對於貿易戰,中國的回答清晰而堅定:如果執意要打,我們奉陪到底;如果準備要談,就要平等尊重」。換言之,「以多邊抗單級」、「以平等反霸凌」,王毅正在呼籲金磚國家聯手對抗美國。
四、面子政治?還是韭菜政治?
在所有反制美國關稅的行動中,面子政治(要打/奉陪到底,要談/平等尊重)其實只是中國「韮菜政治」的反射:在所有反制川普的對策中,沒有一項涉及正視,處理、解決受創於川普關稅下的中國勞古百姓,所謂「奉陪到底」,實際上是拿百姓生計和生存去「陪葬到底」,所謂「持久戰」其實是一場「韮菜戰」,視民如草芥,令其轉死溝壑亦在所不惜。
之前,有「高盛證券」預估,在川普145%的關稅之下,將導致多達2000萬名中國勞工的失業;近日,「野村證券」評估,川普關稅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外貿就業人口,包括數量最龐大的製造業工人、原物料生產以及促進貿易流動的物流和金融服務等等。由於影響層面廣大,川普的關稅將導致中國損失1580萬個就業機會。換言之,中國的面子政治或許撐得了一時,但維持不了許久。(待續)
更多鏡報報導
宋國誠專欄:禍起川普,抑或貿易逆差的宿命(美中貿易戰12之1)
宋國誠專欄:川普關稅的理論依據是什麼(美中貿易戰12之2)
宋國誠專欄:不是沒有贏家 是川普搞錯方向(美中貿易戰12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