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4月30日迎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回鍋白宮100日。雖然川普曾大放厥詞稱自己能讓俄烏戰爭迅速畫上句點,但俄烏和平之路至今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最近川普正積極要求烏克蘭接受美國提出的和平方案,但就在此時,首都基輔24日清晨卻遭俄羅斯攻擊,造成至少12人死亡、90人受傷、逾1.6萬人避難。這讓一向袒護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川普也罕見對他發難,25日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大喊:「弗拉迪米爾(Vladimir Putin),停手!」直言對俄軍的行動感到非常不高興,並批評這場攻擊的「時機非常糟糕」。
▲川普2.0一上任就引發許多爭議。(圖/翻攝自川普的官方X平台)
川普才在談和平 普丁發動猛烈空襲打亂計畫
俄羅斯24日凌晨對烏克蘭多座城市發動大規模空襲,是自戰爭爆發以來最猛烈的空襲之一,釀上百死傷。
VIDEO: 🇺🇦 🇷🇺 Kyiv hit by biggest Russian attack in months
— AFP News Agency (@AFP) April 24, 2025
A Russian missile attack on Kyiv has killed at least eight people and wounded dozens in one of the deadliest strikes on the Ukrainian capital since Russia launched its invasion more than three years ago#AFPVertical pic.twitter.com/FeOWcAlNtE
這場攻擊發生的時機格外敏感,因為川普為俄烏戰爭停戰所設計的和平協議內容,普遍被外界認為明顯有利於俄羅斯,再加上俄羅斯空襲的幾個小時前,川普才對烏克蘭施壓,要求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接受和平提案,內容包括承認克里米亞半島歸屬俄羅斯,以及美方國僅提供未來安全的「模糊保證」。
對此澤倫斯基堅決反對,強調無法接受這種不對等協議。川普23日便在社群媒體上嗆澤倫斯基「煽動性十足」,指責他只會延長這片屠殺戰場;然而隔天語氣一轉,再度於Truth Social喊話:「我要讓和平協議成真!」並在白宮接見挪威首相斯托爾(Jonas Gahr Stoere)時表示,「我有自己的最後期限,我們希望能盡快完成。」
川普強調,自己在俄烏戰爭中「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是單純想終結戰爭、挽救生命。然而普丁卻在此時再次發動大規模襲擊,讓川普對其力挺的立場更站不住腳。
▲俄軍曾對烏克蘭蘇米市發動空襲,造成至少34人死亡、117人受傷。(圖/翻攝自X平台 @mmagierowski)
俄做出什麼「讓步」?川普:不再佔領整個國家
先前,川普被記者追問俄羅斯究竟做出什麼「讓步」時,川普的回答是:「他們不再嘗試佔領整個國家。」這番說法立刻引發爭議,因為根據烏方觀察,自從美國主導和平談判以來,俄軍對平民的攻擊反而更加激烈。
根據目前媒體報導的和平方案,內容不僅要求烏克蘭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還要求烏克蘭永不得加入北約。此外,俄羅斯因為2014年與2022年兩次入侵烏克蘭而遭到西方國家的制裁也得以解除。該方案未承認俄羅斯在2022年佔領烏克蘭東南四省的領土主張,也未限制烏軍規模。不過,美國並未提供烏克蘭任何實質安全保證,歐洲若提出支援,美國也未必相挺。
川普曾嗆澤倫斯基「獨裁者」 覬覦烏克蘭稀土
回顧川普對烏克蘭的不公平對待,讓不少人仍然記憶猶新。包括澤倫斯基2月底親赴華府和川普、以及副總統范斯(JD Vance)碰面,最後卻演變成一場火藥味和戲劇張力十足的口水戰,甚至川普還稱澤倫斯基是「獨裁者」。
不引如此,對於烏克蘭在戰爭這幾年受到的美國援助,川普認為他們必須加倍奉還。過去他曾要求澤倫斯基提供價值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的稀土礦產,後來又改口說美國至少該拿些補償,毫不掩飾地表達對於烏克蘭地底下藏有全球5%關鍵礦產儲量的覬覦。
因為這些擴產稀土中包括鋰、鈦、石墨與稀土金屬等,不但能應用在電動車、航空科技、甚至是軍事與核能發展,這看在急著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的美國眼裡,當然是一塊不能輕易放掉的大肥肉。
▲一向袒護普丁的川普罕見對其表示不滿。(圖/翻攝自KremlinRussia的X平台)
停火卡關 以色列續轟加薩釀人道危機
雪上加霜的是,在世界的另一角激烈的戰爭也持續在進行。以色列軍方對加薩的攻擊火力未見停歇,24日以軍空襲加薩走廊北部城市賈巴利亞(Jabalia),造成至少10人死亡。以軍則稱,這次空襲是針對哈瑪斯(Hamas)與伊斯蘭聖戰組織(Islamic Jihad)在當地設立的「指揮中心」。
除了這起空襲,加薩多處地區也遭轟炸,單日死亡人數累計達44人。當地衛生部門指出,目前仍有許多死者身份未明。
而在加薩市的杜拉兒童醫院(Durra Children’s Hospital)也傳出災情。前一日遭空襲上層建築受損後,加護病房癱瘓,太陽能供電系統全毀,導致醫院「無法運作」;以色列方面,據以軍說法24日一名以色列士兵在北加薩戰鬥中身亡,另有一名軍官與一名後備軍人重傷。
▲加薩食物與資源嚴重不足,已爆發人道危機。(圖/翻攝自X平台 @EyeonPalestine)
隨著戰事持續,以色列自3月起對加薩實施全面封鎖,導致聯合國提供的25家麵包工坊全數停擺,一項原本預計為超過60萬名兒童接種的小兒麻痺疫苗計畫也被迫中止。加薩衛生當局就警告,這種幾乎被根除的重症疾病有捲土重來的風險。
「若小兒麻痺疫苗無法立即送達,我們將面臨真正的災難。兒童與病患不該成為政治勒索的籌碼。」加薩衛生部發言人德克蘭(Khalil Deqran)坦言,目前已有6萬名兒童出現營養不良症狀。
美國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指稱封鎖是「戰爭罪」,然而以色列堅稱封鎖合法。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Israel Katz)更在X平台上回應表示:「以色列完全依據國際法行事。」
“Aid is being weaponized through its denial.” – @_jwhittall to journalists in #Gaza City.
— UN Humanitarian (@UNOCHA) April 27, 2025
Israel has imposed a nearly 2 month long blockade.
Nothing has entered. People are desperate and hungry.
It’s not only a humanitarian crisis, “there is an assault on people’s dignity”. pic.twitter.com/htk0mdeeGx
230萬人淪為難民 露宿帳棚、飢荒疾病爆發
自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發動突襲引爆以哈戰爭以來,根據加薩衛生當局統計,截自目前加薩已有超過51,3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以軍轟炸使得加薩絕大多數建築物無法居住,230萬居民中絕大多數如今只能棲身在臨時帳篷裡。人道援助機構警告,加薩正面臨飢荒與大規模疾病爆發的危機。
今年1月短暫停火協議於3月18日破局後,以軍重啟攻勢,已造成超過1900名巴人死亡,且大多為平民。此外,數十萬人被迫逃離家園,以軍還進一步控制了部分加薩地區,宣稱建立「緩衝區」。儘管卡達與埃及在美國支持下持續斡旋,但至今仍無法促成哈瑪斯與以色列達成共識。
▲對於川普提出的「中東蔚藍海岸」構想,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跟著附和。(圖/翻攝自X平台 @netanyahu)
美國幾乎無設限力挺以色列 川普曾提「中東蔚藍海岸」
與以色列關係密切的美國總統川普,在整場衝突中鮮少對以色列軍事行動提出批評,甚至被指「幾乎無設限」地支持以方攻勢。相較於拜登時期曾敦促以色列減少平民傷亡、允許人道援助進入,加薩的局勢在川普任內幾乎無從緩解。
今年2月,川普更拋出震撼構想,提出由美國接管加薩,並將其改建為「中東的蔚藍海岸」,建議將當地巴勒斯坦人遷往其他國家。此言論一出,立即在阿拉伯世界引爆警戒。
彭博社指出,川普的「蔚藍海岸計畫」包括清除廢墟、拆除未爆彈、打造觀光勝地,並宣稱「新加薩將開放所有人,包括巴勒斯坦人」;但對於該地未來主權問題則選擇避而不談。川普表示,美國將以「長期所有權」管理該地,但不會派遣美軍駐紮。
▲川普曾上傳AI影片,將加薩變成度假天堂。(翻攝自Donald Trump的Truth Social)
阿拉伯國家急聯手提對策
面對川普這項具爭議的「殖民式提案」,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迅速提出對策,主張不讓巴勒斯坦人離開加薩、不允許以色列控制、不讓哈瑪斯繼續治理。這項金額高達530億美元(約1.7兆台幣)的重建計畫,獲得法、德、義、英四國外交首長表態支持,但遭美以雙方拒絕。
美國伊朗「核」談見曙光
然而,美國與中東的待解問題不僅止於此。與伊朗之間中斷多年的高層核談判於近日重啟,讓外界對中東局勢多了一絲緩解的可能。美國高層官員透露,雙方在當地時間4月19日舉行的第二輪談判中,進展「非常良好」;伊朗外交部則形容這場會談氣氛「富有建設性」,雙方也在4月26日展開了第三輪的協商。
這波重啟的高層會談,也是自總統川普在第一屆任內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以來,美伊雙方首次進行如此高層級的官方對話。
回顧這場具「里程碑」意義的伊朗核協議,原是2015年伊朗與六方代表(中、法、俄、英、美、德)及歐盟在維也納簽署,換取西方解除對伊制裁,條件是伊朗承諾限制核子計畫、不得發展武器級濃縮鈾。然而川普政府上任後態度強硬,2018年片面退出協議並恢復制裁,引發國際譁然,也讓伊朗重新累積濃縮鈾,目前已達60%濃度,足以製造六枚核彈。
美盼伊朗去核 伊朗盼美解除制裁
如今,美方希望伊朗能「降濃」來證明無意研發核武;伊朗則態度明確,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解除美方的制裁」。
這場關鍵會談發生在4月12日,美國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與伊朗外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進行了約45分鐘的深談——比雙方原本公開說的時間還要長得多。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這是近年來美伊之間層級最高的一次對話,且「實質、認真、良好」。
不過,這場談判一開始氣氛並不樂觀,雙方各自懷疑對方的誠意。伊朗代表指出,川普政府當年突然撕毀協議,讓德黑蘭至今仍心有餘悸,擔憂這次會不會又被「出爾反爾」;而美方則懷疑伊朗當前的核計畫動機。所幸在這場會談後,雙方都首度釋出善意,表示能看到解決問題的希望。
魏科夫事後已向川普親自簡報,也將會談內容通報給中東重要盟友以色列。以方仍高度質疑美伊談判的可能性,並暗示若協議破局,不排除動武可能。與此同時,美國與伊朗也持續向波斯灣友好國家進行簡報,以維持地區穩定支持。
▲川普欽點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頻頻出包。(圖/翻攝自赫格塞斯的X平台 @SecDef)
不只外患還有內憂 美防長接連出包
面對接連待解決的問題,川普政府也顯露出已分身乏術,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接連出包,也讓白宮不斷傳出川普欲將其撤換的消息。不過川普目前仍表態力挺赫格塞斯,反倒是五角大廈出現人事大搬風。
幕僚大風吹 多年親信也遭掃地出門
赫格塞斯的核心幕僚群也一個接一個被出局。他的長年戰友、重要國防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在風波中被指涉洩密,直接被護送離開五角大廈。他隨後在X平台上發文怒轟:「我們對離開國防部的方式極度失望,那些匿名官員以毫無根據的指控詆毀我們的名譽。」
除了卡德威,副幕僚長塞爾尼克(Darin Selnick)以及副國防部長的幕僚長卡洛爾(Colin Carroll)也雙雙被停職,在4月18日正式遭解職。另外,24日赫格塞斯的幕僚長卡斯伯(Joe Kasper)也傳出離職消息,讓五角大廈領導階層近期人事異動又再添一新例,整個國防部高層陷入大風吹式的重組混亂中。
然而,整起人事大搬風源自Signal洩密案。3月初先是爆出《大西洋月刊》總編輯高德柏格(Jeffrey Goldberg)被國安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拉入討論轟炸葉門胡塞組織的Signal群組,導致轟炸細節全都曝光;之後又發現赫格塞斯曾在3月15日透過私人手機、使用加密通訊軟體Signal,把美軍空襲葉門胡塞武裝的時間與細節,直接分享至群組。
然而,這群組裡不只有他的老婆、親兄弟,還有律師通通都在其中,儼然像是與家人一同暢聊國防機密,引發外界譁然。兩度在非官方管道洩密,讓外界質疑他是否根本沒把國家安全當一回事。但即便風波不斷,川普依然表示支持這位自己欽點的國防部長,態度相當堅定。
否認一切指控 怒斥反改革勢力的反撲
針對一連串爭議,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甚至報導指出,川普團隊已經開始物色接替赫格塞斯的新任防長。不過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立刻跳出來否認,反控這一切是五角大廈內部「反改革勢力的反撲」。面對川普重返白宮後的首個就職百日,美國能不能再次偉大,仍在持續驗證中。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川普開口、美元慘跌!「這國貨幣」傲視全球成避險王者
. 台積電年報揭美國廠慘賠、在中國賺大錢 謝金河曝真相:認知作戰一部分
. 美財長喊美中關稅戰很快會降溫!美股道瓊飆漲1016點 那指勁揚429點
. 川普快失去耐心!強人普丁急稱:對與烏克蘭雙邊對話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