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2:12 臺北時間

不是熬夜!「睡覺1狀態」增53%糖尿病風險

mm-logo
時事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示意圖/Pexels)

▲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示意圖/Pexels)

一般人得糖尿病,會聯想到飲食不當。但一項去年(2024)發表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而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最高可增加53%風險。因此,減少夜間光照可能是一種簡單且低成本的預防策略,即使是具有高遺傳風險的人,也能透過這種方式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該項研究發表於去年7月出刊的《刺胳針歐洲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 期刊的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較強的夜間光線可能會干擾生理時鐘,進而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夜間光照會干擾人體的生理時鐘 (晝夜節律),而生理時鐘紊亂已被證實與第二型糖尿病有關。這項大規模前瞻性世代研究為了驗證個人光照暴露是否能夠預測糖尿病風險,納入8萬4790 人 (平均年齡 62.3 歲,58%為女性),參與者需佩戴光線感測器持續一週,記錄日間與夜間的光照情況,研究團隊追蹤這些參與者約7.9 年,紀錄是否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結果顯示,相較於夜間光線較暗的人 (前50%) ,夜間暴露於較強光線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夜間光照 50~70百分位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9%;夜間光照70~90 百分位者,風險增加39%,夜間光照90~100百分位者,風險增加53%。

此外,生理時鐘過早或過晚,都會使糖尿病風險增加6~26% 。更重要的是,夜間光照與遺傳風險都是影響糖尿病風險的因子,因此,即使具有較高的遺傳風險,減少夜間光照仍可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很多人搞錯!「這些健康零食」會飆血糖、害人糖尿病:燕麥棒也中
黃豆乾、白豆乾哪個好?專家揭「驚人真相」:買錯恐致癌
不是晚上11點!「這時間」上床最養生 晚一點就容易心梗
丈夫、女兒1年內病逝 她也肝硬化!醫喊「1事」很重要

更新時間|2025.04.27 12: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