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有一位病人膝蓋痛,名醫建議他先做復健運動看看,不必急著換人工關節。(示意圖/資料照)
經常痠痛要留意!體適能教練徐棟英在健康節目中分享,關節退化大約可分成肌肉痠痛、纖維化、換人工關節,能在最後一階段前修補問題最好,曾有病人排隊等換關節,醫師建議他等待手術期間,先做「單腳跪」等一系列運動,試著活化結締組織、韌帶,病人每天都很認真地做,半年後回診,便告訴醫師膝蓋不會痛了,對方也點頭「不用換最好」。
徐棟英指出,肌肉經常性痠痛可能是人體關節退化的徵兆,以髖關節為例,它接近腰部,其慢慢退化、腰痛更加明顯,髖關節退化後迫使腿部代償,代償過度換膝關節開始疼痛,「這個是一系列的」。而關節肌肉病變有三大階段,從上述「肌肉痠痛期」進入「纖維化」,若這兩階段都沒處理好,恐得「換人工關節」,因此越早察覺異常越好。
徐棟英舉出案例,慈濟大林醫院的權威醫師呂紹睿,來看診者大多病情較重,約要半年才排得到手術,呂紹睿不主張每個人都要開刀,病人等待手術期間,呂紹睿會建議對方回家做復健運動看看,有位病人膝關節出問題、換關節需等很久,呂紹睿便推薦先做「單腳跪」等一系列運動。
徐棟英說明「單腳跪」部分,跪久了肌肉會有力量,可讓結締組織、韌帶開始活化,半年後病人回診,指出自己膝蓋不痛了,呂紹睿點頭表示「不用換最好」,人工關節手術也就取消了。徐棟英點出,在還沒換人工關節前都可先自行訓練試試看,但要量力而為。
徐棟英也演示,可將一隻腿放在沙發等離地面稍高處進行單腳跪,當施力到一定程度,肌肉出現一些痠痛感時,代表訓練正開始,有一點痠反而是好的,試著維持在該力道看看,但不要再加壓,若出現劇痛、撕裂痛,便是運動傷害開始。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獨家/執法過當?職籃女神遭3壯漢尾隨釀傷 竟是3名便衣警
. 60歲女腎功能惡化 醫推「每天喝1物」3個月後逆轉
. 竹節草颱風生成!最新路徑曝 罷免投票前夕恐「雙颱牽引」
. 詐騙集團出新招!她一步步掉進圈套「27萬存款」被掏空